数十位大咖齐聚云端 探秘科技成果转化如何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推动医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2022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开展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促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热情高涨。但也仍面临专利申请与成果落地存在脱节、科研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2022年12月7日,由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主办,碧迪医疗特别支持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系列云端高峰论坛之“创新思变,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成功举办,来自华北地区的多家顶级医院管理者齐聚一堂分享真知灼见。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的主持中,会议隆重召开。
会上,碧迪医疗大客户管理副总监陈雪凡表示,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发展势头空前强劲,以临床导向的医学创新转化和医工融合逐渐成为共识。作为扎根本土的创新跨国公司,碧迪医疗肩负社会责任,后续将继续联合各医疗机构、科研院校共同开展医学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开发、成果应用推广以及标准研究制定等工作。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处长王艺分别带来《研究真问题 真研究问题》和《临床创新转化的标志与途径》的主题演讲。
宋纯理:坚持开放式的医工结合创新
“在创新成果转化里,医院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还有企业。”宋纯理认为,医院是最了解临床需求的,在科技创新下,要与企业携手做好“发现-研发-推广”。即,医院发现临床需求并告诉企业,由企业引入研发资金,携手医院共同研发创新,并最终由企业引入市场,实现科研转化。
宋纯理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例,详述了医院医工转化的制度建设、成功案例、经验沉淀以及医工转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在他看来,医学转化和医院的学科建设密切相关。“越是优秀的学科,转化越多。”因此,医工转化实际上也是医院学科建设的抓手。“过去学科建设往往强调SCI文章,实际上产品研发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是体现医院解决真问题的硬实力。”宋纯理表示。
王艺:打造高水平临床创新转化体系建设
王艺从临床创新转化的时代需求、根本标志和途径举措三个角度做了系统性分享。
王艺认为,临床创新转化有四个根本标志:第一,直面临床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第二,促进学科进步,为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第三,发挥国际国内的引领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和话语权;第四,具有社会价值,能与公众产生共鸣。
在具体实现途径方面,王艺建议医院要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基地和转化设施,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大力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推动医、研、企协同创新。同时,加快和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创新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完善薪酬激励体系,并积极推动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网络。
话题讨论:探秘高质量医学转化平台的创新之道
本场话题讨论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帆的主持下召开。杨帆提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想克服“卡脖子”时代,医疗创新非常重要。他向与会嘉宾提出了三个问题:从医院角度出发,如何构建高效的产学研医协同的医学创新转化服务平台?如何优化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中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针对医疗器械耗材的创新与技术升级,从医院管理角度出发有何良策?各专家结合自家医院实践,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分享。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院长赵宗茂:现今,产学研仍存在信息不匹配、环节不对称的问题。临床了解患者需求,但面临“卡脖子”的问题,需要协同企业或高校研究所共同解决,也就是临床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医学转化中,医院要关注老百姓的需求,做到真创新。我们要考虑创新的前景、实用性、社会效益等等。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章志翔:公立医院承担着提供医疗服务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使命。2022年,我们医院科研处举办了专利大赛,全院专利数量从一年仅十几项成果跃升为300多项报名,这也坚定了医院在发力科研转化方面的信心。不过,现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二是缺乏成果转化经纪人的制度设计。未来,我们会在这两方面加强建设,做到“基数大、质量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北京安贞医院是以心血管为特色的医院,因此在创新转化方面尤为突出。过去,心内科、心外科耗材应用一度被国外企业“牵着鼻子走”,随着中国医学转化越做越强,冠脉支架、冠脉球囊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安贞医院在科研转化方面积极学习各国创新经验,成立了创新转化中心,专门搭建创新转化平台,并以绩效激励机制促进团队积极性。“流程越简化越好、干预越少越好、服务越周到越好”是安贞医院创新转化平台特色。
北京医院科研处处长张鹏俊: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疗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大有可为。成果转化分为四个过程——搭建平台、选好项目、助推转化、成功落地。今年,北京医院借助高水平试点医院经费,投入了1000万设置医工专项,鼓励医学学科与理工学科优势互补,冲着解决临床问题导向开展研究,目标直指成果转化。预计未来2-3年可以迎来成果转化的爆发阶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装备处处长张璐璐:医用耗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频率高。往往,医用耗材不好用是催生医学转化的原动力。医学创新与转化的过程可以提高老百姓的就医满意度与医务人员工作的舒适度。当然,其中激励政策与全链条高效协同的发展模式对于高效的成果转化非常重要。需要医工紧密合作,发挥每个人的最大动能,就能更好地为科研转化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