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下医院学科发展怎么办?数十位专家在线支招
2022年是《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
按国家医保局的规划,在三年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以抓扩面、建机制、打基础、推协同4项重点任务以及12条关键目标,加快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
这推动医院由过去的粗放型规模扩张,向控费降本、提质增效、精益管理的发展模式变革转型。
与此同时,医院管理者要面临一个共同挑战——如何在控制规模的前提下,实现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2日,由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共同举办,森世海亚集团公益支持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医保管理促进计划系列线上研讨会”第二场顺利召开,会议主题为“DRG/DIP‘加速跑’下公立医院学科谋变”。
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陆晨担任会议主持人,会上多位行业大咖就医院管理者关心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学科建设、医院精细化管理等话题展开精彩分享与讨论。
赵越在开场主持中表示,DRG/DIP下医院既要强调控费、也要强调临床路径的规范,从而达到降本。此外,还要关注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病种结构调整、学科建设、医疗服务改革等,实现业财融合,最终助推医院精益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致辞环节,森世海亚集团总经理吴蓉表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公立医院如何发展优势学科、平衡各学科间资源配置、使激励政策有效落地实施、更好地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变化与机会,是行业领导与企业的共同关注点。为此,森世海亚集团希望通过专题探讨,促进全国医院管理专家间交流,共同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与医保管理变革有关工作部署,迎接并应对行业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健康界副总裁王娜提到,面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公立医院从一开始的“困惑焦虑”到如今“心中有数、积极应对”,其间积累了多项行之有效的做法与经验。健康界作为医疗健康专业知识智享平台,真诚期待借助此次研讨会,形成更多有益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箴言良策。
董四平:现阶段,医院应把DRG/DIP工作提升为核心战略
此次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政策部主任董四平带来《DRG/DIP驱动医院管理变革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分享。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DRG/DIP下,医院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董四平认为,DRG是一种“改革”,而DIP是一种“改良”。二者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各有其现实需求场景。现今,DRG作为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区域内医院综合评价、单家医院内部综合评价的工具,在与医保支付方式挂钩后,能真正促进医院管理、影响医院变革。为此,医院应把DRG/DIP工作提升为核心战略。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董四平提出了5点具体建议:
第一,推动内部管理的组织变革,建议成立领导小组或委员会,由院长亲自挂帅,避免“踢皮球”或“打太极”;
第二,开展基于“知行信”模式的系统培训,避免“走过场”、“不走心”;
第三,构建DRG/DIP“MDT”管理模式,多部门协作实现“1+1+1>3”的效果;
第四,信息技术赋能必不可少,医院要构建数字化运营体系;
第五,借助管理工具以实现DRG医保结算的闭环管理。
吕富荣:做好信息化,助力DRG下的精细化运营
作为首批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现了从首年亏损4000多万元(模拟运营)到开始盈余的转变。在医院副院长吕富荣看来,背后的经验主要有三:
首先要转变意识,其次要做好队伍建设。为此,医院成立了DRG专项工作组,专门协调临床路径、病案质量、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等支撑工作。“我们还非常强调部门之前的联动作用,同时在各科室创新性地设立了DRG专管员,推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吕富荣介绍。
据了解,在诸多学习、培训工作有序推进中,医院既实现了从过去的“以收入为中心”向“以成本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又培养出了善于利用DRG知识进行管理的核心队伍。
第三,想做好DRG下的精细化运营,还要提高数据治理能力,从而为DRG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吕富荣介绍,医院自主研发了重医附一院医保分析平台,通过智能分析工具、医保分组数据、医院基础数据、反馈结算数据、DRG付费规则等功能,建立了多维的数字管理模型,从而对医院、科室、项目存在的问题系统性分析,使医保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圆桌对话:DRG/DIP下优势学科发展新动能
圆桌对话讨论环节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陆晨主持。
陆晨向讨论嘉宾抛出两个讨论话题:DRG/DIP建设加速给医院的优势学科建设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遴选病种并建立分析模型,可以有效为学科转型发展服务?院长们精彩的回答与交流要点如下:
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丁明超:DRG倡导的提升质量、效率、安全性、成本管控,实际上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DRG改革给医院学科发展提供了特别好的机遇期,有助于医院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效率。同时,DRG对临床路径建设的要求,有助于医院学科质量提升和学科技术标准化建设。未来,越来越多的标准化临床数据还能反哺医学创新与科研,进一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蒋光峰:2022年国家卫健委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方案,其中公布了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等多项与DRG相关的指标。这意味着,未来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将更大程度地着眼于发挥DRG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因此,公立医院应当把DRG工具用好,既做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又要做好医疗质量管理与学科建设。
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副院长刘木彪: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底层逻辑是成本控制,医院成本控制越低,收益就会越多,科室资金结余留用,就会大大激发医院、医生控费积极性。在此形势下,医院必须主动控费,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利土壤。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志宇:DRG下,医院管理层要迅速转变思路,从抓收入总量的增长转变为抓收入含金量。这对医院发展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者要未雨绸缪。从临床上讲,DRG后,科室如果仅仅追求量的变化,没有做质的提升,是早晚会被淘汰的。因此,医院学科带头人要大力关注提高病案质量、主动控费、开展顶尖技术、规范诊疗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长徐万海:DRG倒逼医院发展、倒逼学科建设。DRG下,医院一改粗放式发展模式,形成临床路径、规范治疗、规范诊断,提高了患者救治率,缩短了住院天数。
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福春:海淀医院是海淀区最大的医院,2013年成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托管医院。DRG对不同医院的影响不同,在此背景下,我提出了“精致医院”的建设追求。背后有五个方面含义:发展规模要适度、学科要有特色、管理精细化、运营有效率、文化有传承。
项目背景:
为推动医疗机构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解决DRG/DIP如何匹配学科建设、成本控制、绩效分配、病案管理、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困惑,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联合主办以“聚焦医保运行 构建价值新局”为主题的“2022公立医院高质量医保管理促进计划”。活动将覆盖医保与公立医院医疗管理领域的系列话题、分享案例探索、交流管理体悟、畅享行业未来,并进一步帮助医院管理者明确目标、把握方向、有的放矢,实现面向医保付费改革下的转型与变革,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该项目由森世海亚集团提供公益支持。
扫码即可观看会议回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