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联动,前瞻引领,2022《肿瘤防治医院管理高峰论坛》盛大召开!
“读懂趋势,行而不辍”——2022年11月19日,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医院管理分会暨2022肿瘤防治医院管理高峰论坛在“东南第一州,俯拾皆美景”的杭州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健康界、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共同协办,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呈现,医管名家云集,跨界大咖齐聚,旨在革新医院管理和数字技术未来,推动肿瘤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医防结合,健康中国”,创意无限,精彩纷呈,为与会者奉上了别样的医院管理盛宴。
2022CCO于杭州盛大举办
之江新语,西子论健,读懂趋势,行而不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彭望清副院长在致辞中对各方嘉宾的出席表示感谢,希望论坛可以搭建一个医院管理者跨界交流的桥梁,与志同道合者一起谈问题、找答案,共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道。
中国抗癌协会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在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规划中,要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医院需要更多的思考如何落实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提升学科创新,希望论坛可以启迪管理智慧,创新管理模式。
徐瑞华院长、彭望清副院长致欢迎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女士认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是这方面极具代表性和标杆示范价值的研究型医院,进入精准赋能、精准服务新时代,健康界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高质量发展指引下,继续携手全国医院管理同道,寻找高质量发展答案,共同推进专业促进项目的落地。
赵红女士致欢迎辞
权威引领,双管齐下,指点医保支付与绩效考核迷津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自2019年伊始,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便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开展全国三级、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思考和体会,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研究员褚湜婧处长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题,分享了其中的内涵要义,行业变化及未来考量。
公立医院已从“量的累积”过渡到“质的提升”阶段,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具雏形,秉承“患者需要什么就考核什么”原则,绩效考核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方面对公立医院进行考核。绩效考核为医院管理提供抓手,医院医疗机构需理解遵循这一原则,不断规范和提升管理,践行“三个转变,三个提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即是对以往公立医院发展成效、相关政策落实成效的检验工作,也为下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今年6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的印发,对公立医院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发展要求,推动各级医院找好自己的功能定位,同时也是对高质量发展指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延续和扩展。
褚湜婧处长发表主旨演讲
尽管是对传统就医习惯和价值的颠覆,但医保改革是大势所趋,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国家医保DRG付费技术指导组组长郑杰医保资金监管者的角度出发,解答了医院如何才能够合理、合规、合情的获得医保支付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严格分级诊疗,高效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形势下,不建立配套的支付环境,医院高质量发展将成为空谈,以DGR为代表的精细化管理工具作为新兴的内涵式发展支付方式,目的是为医院提供高质量发展的环境,CHS-DRG的出现让市场看到了另一条兑现价值的路径。目前北京市CHS-DRG运行成效初显,结余费用可观,但“国外框架”本质在“中国大数据”模式下,需多政策联动发力,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换轨和连锁改变。谈及医保未来整体设想,“DRG是需要两方共建的管理机制而不是简单的付费机制,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开始而不是结束”,郑杰主任希望DRG可成为医学助力,院长要把握未来脉络方向,将政策转化为本院机制措施,合理规划资源,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对基金预算的合理分配。未来需在DRG、按人头付费等方式之上建立更高统筹层次的管理,即“总额预算管理机制”。
郑杰主任发表主旨演讲
论坛特意设置了“我有一个问题”环节,前期针对医保支付和绩效考核征集了大家关心的问题,郑杰主任和褚湜婧处长在现场一一做了回复。
【支付改革方式背后的逻辑】
——即管理方式向精细化过渡,DRG是介于市场供需之间的产物,DRG仅是未来更科学更精细化支付方式的一个代表。
【国考指标“变”与“不变”】
——操作手册在指引填写之余,也在传递政策要求。2023版修订版中,“不变”的是范围、价格、顺序、名称、属性等整体指标框架,“变”的是表述不清晰的方面,及依据普遍意见建议、重点政策文件、工作任务所做的内容调整。
【CHS-DRG未来规划】
——医改大势已定,在2025年初实现DRG全覆盖,医院需及时转变理念,向高效内涵式方向靠拢。未来协同临床和企业探索出自己的DRG工具,在试错中不断完善,实现市场体制换轨变革,回归市场良性发展。
【绩效国考难点和对策】
——难点是医院认识不到位、不重视、认识偏差、缺乏远见,实践方面标准统一和操作落地难以兼顾,数据质量不理想。需国家层面标准化、信息化支撑体系,组建专家团队推进开展指标解读宣讲,以信息化手段辅助解决问题。医院需进一步把握机会,明确功能定位,在绩效考核发现问题,有针对性提高。
“跨界”加“融合”,技术人文双剑合璧,襄助智慧医疗温暖升级
中国医院建筑发展历经了七个时期,处在建设高质量医院的新时期,北京建筑大学格伦教授指出,现阶段我国医院在竞标到验收的全过程中乱象频生,在整体布局、安全指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数次失误累积导致了千亿元资金的浪费。直面医疗建筑“病症”,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推动面向未来的美好医院建设,格伦教授呼吁开启“全策划、全工艺、全评估”的“三驾马车”理论,为高质量医院建设保驾护航,即系统性地看待每一个医院的需求和建设过程,前期定位全面准确,设计指标清晰,更要留有余地。医疗工艺是医疗建筑的DNA,既要保证建筑属性,又要体现医院建筑完整全面需求的核心内容。最终,从安全性、人性化、功能空间、物理环境和效率上实现评估循证理论,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是医院建筑保持健康又富有生命力的体现和保证。
格伦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肿瘤治疗的关键是将防控关卡前移,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然而,掌握诊断“金标准”的病理学科在我国存在医生缺口大,人员分布不均,初诊符合率较低等问题,数字化病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医院数字化进程中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目前数字化病理调阅慢、存储成本高、共享难的问题,华为公司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全院级阅片和病理无损压缩算法的数字化病理存储系统,其调阅性能是传统存储的80倍,可实现1000切片1秒同时调阅。此外,华为创新无损压缩算法可节约30%的存储空间,扫存一体机方案还可助力医院快速、低成本地实现病理数字化,整体医疗解决方案可实现多模态、多来源数据融合,解决了“数据孤岛”难题,实现智慧辅助诊断应用。华为公司副总裁、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博士强调“根深”才能“叶茂”,基础硬件支撑和行业标准共建才能实现海量数据的创新应用,华为希望借助全国肿瘤医院的力量,共同推进中国数字化病理发展进程,建设面向“下一代疾病诊断理论”科研创新平台。
周跃峰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何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肿瘤中心?徐瑞华院长将其定义为既有世界一流医学中心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在一流技术、一流疗效、一流管理、一流品质加持下,用医学科学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力、竞争力卓著于全球。
全面贯彻“四个面向”国家战略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现代医院管理方面持续精进,卓越文化赋能激活了医院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双院区布局下,中肿医疗服务能力稳居全国前列,专科诊疗能力达国际一流水平。此外,中肿不遗余力地推进医疗创新,在鼻咽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肠癌、肺癌、卵巢癌等瘤种取得了改变国际临床诊疗实践的创新性成果,实现了中国原研领跑世界,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医院科技量值稳居全国专科第二。在就医流程方面,中肿的服务也是有口皆碑,打造了优质高效、低耗智慧的后勤保障系统。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全周期、立体式的人才发展体系,用优质资源全力辐射带动全国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为建设世界一流提供了内生动力和智力支撑。
徐瑞华院长将中肿对标MD Anderson癌症中心,全力推动“两步走”战略,以期在2035年迈入世界顶尖行业,成为国际肿瘤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世界性疑难肿瘤诊治中心,世界级肿瘤医学重大创新基地,以及国家创新药物技术研发装备的重大基地。
徐瑞华院长发表主旨演讲
百家“争鸣”,思想激荡,多方智慧助力健康中国
最后的行业热点讨论章节,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锋教授为作为主持,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党委书记单保恩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陈传本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教授为分享嘉宾,针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与未来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冯继锋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这个基石,学科建设、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若做得好,可以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吴永忠教授认为医院要明确学科建设方向,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长板学科与短板学科,把长板做长,为加强短板争取窗口期。同时要结合国考导向和医院实际情况,完善医院治理体系,实现行政、临床的融合发展。
吴永忠教授分享观点
谈及绩效考核,单保恩教授认为它量出了各家医院的优势和短板,使医院找到差距、找准方向,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促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高度重视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考核工作,指定标准,定期查找问题,分析整改,抓好落实,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调动员工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成绩。
单保恩教授分享观点
福建省肿瘤医院在近年来,国考成绩都在前十名,院长陈传本教授认为做对了三件事,其一,明确导向,构建了学科考核的指标体系,把医院的战略和工作目标细化并落实到考核指标体系中;其次,强化管理过程,针对各指标内涵,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并完善了精细化管理体系,保证管理到位;最后,医保DRG下注重单病种精细化管理,落实病种质量指标以提高病种诊治质量,进一步通过流程优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陈传本教授分享观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教授认为在医院管理方面,国家给出了绩效考核、DRG支付方式改革等非常好的模板,所有行政管理工作只要照做,严格执行管理,形成闭环,布置任务,检查任务,最后落实监督审核,奖罚分明,就一定能做好。真正难的是学科建设和人才挖掘,需要营造人才培育环境,鼓励支持优秀学科团队,打造高质量的学科建设平台。
虞先濬教授分享观点
肿瘤医院高质量发展依旧任重道远,彭望清院长在总结致辞中表示本次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开了一个好头,未来中国抗癌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将继续锐意进取,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发挥肿瘤专科医院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继续创新肿瘤学科建设和医院运营管理机制,防治和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必胜的决心和气魄一起砥砺前行,早日攻下癌症这个高地。
彭望清院长总结发言
登凌绝顶,方知天地之大。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医院管理分会暨肿瘤防治医院管理高峰论坛在百家争鸣中落下帷幕,在肿瘤专科医院管理方面实现了更前沿的理念传递,更深邃的思想交流,和更鲜活的话题互动,定会对管理智慧有所启迪,为健康大同创造不同。期待明年此时,中国肿瘤学大会医院管理分会暨肿瘤防治医院管理高峰论坛再次扬帆起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