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全飞秒手术 让年轻女教师「重获清晰视界」
登上手术台前,紧张和害怕几乎填满了张凯丽(化名)所有的情绪栏。
近视,曾经是她最大的负担。
不过,仅仅用了5分33秒,兴奋感就完全战胜了她所有的恐惧。在那一刹那,这位年轻女教师最想做的,就是立马化上美美的妆容,约上三、五好友,向她们讲述自己的快乐。
「以后再也不用靠隐形眼镜就可以在舞台上绽放自己了。」一次公益性质的全飞秒手术,竟然让张凯丽有了如获新生的感觉。
「重获清晰视界」的5分钟
穿上隔离服、带上口罩和帽子的那一瞬间,从张凯丽眼睛里看到了些许的迷茫。
虽然紧张,但是决心战胜「近视」的她,最终还是恢复了平静。
清洁眼部、核对信息等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后,张凯丽被扶上了手术台。这次她接受的是北京茗视光眼科为她提供的一次免费的全飞秒手术。
据北京茗视光眼科主治医师陶冶介绍,全飞秒手术主要是通过激光扫描,在患者角膜上形成一个透镜,然后通过角膜上一个2毫米左右的切口,再将该透镜取出。这两个步骤的全部过程,用时仅在一分钟左右。
看似轻描淡写,但实际上每位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包括患者近视度数测量、筛查角膜是否存在其他病变、视觉质量评估和干眼分析等特色检查后,才能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陶冶表示,如果按激光手术的类别划分,可分为全飞秒、半飞秒和全激光三大类,三者各有利弊。其中,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相比于传统手术,在安全性和患者获益的程度上均有大幅提高。
通过术前检查,张凯丽各方面条件均符合全飞秒手术的要求。
5分33秒,手术一气呵成。
时间虽然短暂,但张凯丽的内心还是有些紧张。不过,在这全过程中,一名护士紧紧握住张凯丽的双手,给了她「重获清晰视界」足够的勇气。
术后虽然仍感到眼睛有些疲惫,但张凯丽表示「已经可以看清远处的东西了。」
对此,北京茗视光眼科技术总监兼首席专家周跃华指出,全飞秒手术后,患者会有轻微的疼痛感,但3至4小时候就会消失。
周跃华表示,近视手术恢复和术前屈光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且患者近视度数越低、年龄越小,恢复的速度就越快。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第二天都能恢复正常生活。
公益行动再出发
有调查发现,中学教师每天用眼时长可达13小时以上,是普通人的2到3倍。在教师人群中,近视比例高达70%。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这类人群的眼健康问题却最容易被忽视。因此,除患近视外,慢性结膜炎、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也成为了教师群体的高发性疾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茗视光眼科联合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眼科学分会、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在教师节期间,协作开展了第六届北京茗视光眼科助教师摘镜公益活动。
据悉,在2015年至2019年间,北京茗视光眼科已连续五年举办「微笑全飞秒助乡村女教师摘镜公益活动」,并为百余位乡村女教师成功摘下了眼镜。
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北京茗视光眼科将今年的公益活动向北京市东城区公立中小学校在职教师们全面开放。
周跃华指出,受工作性质的影响,教师是近视的高发群体。希望通过这类的公益活动,为教师群体提供便利。
「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所有近视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提高眼健康的常识,让他们享受无镜世界。」周跃华说。
一直以来,业内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共识「未成年人不适合做屈光手术」。
但周跃华及其团队却打破了传统,针对性地在手术方案的设计上做了一些「个性化」的改进。把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作为基础方案,并在手术设计上进行了优化,率先在国内开创了儿童难治性屈光不正弱视激光矫正。
对此,周跃华指出,18岁以上,且近两年近视度数比较稳定的成年人,都会推荐手术矫正。但存在混合散光、两眼差别较大的未成年人,经过两年以上的其他方式治疗后,如果仍然没有改善,就建议通过手术进行矫正。
周跃华还表示,术后及时复诊对于患者至关重要,尤其在术后的一周的时点上。
「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而言,全飞秒手术后,也可能会产生视力再次下降的现象,但是一般不会回退的太高。」周跃华强调,「视力本身的回退及近视的再增长,会引起视力的再次下降。因此,术后注意用眼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