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3名医生去世,最小年龄仅37岁!若再投诉医生“半天竟看75个患者”,岂不太残忍?
医生永远有看不完的患者,患者永远有挑不完的“毛病”……
近日,一个个悲恸的消息接踵而来:
8月16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伟医生于凌晨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53岁。
8月16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泰山医学院附院)神经内科年青医生张颜波主任,因过度劳累,不幸猝死,年仅44岁!
8月22日凌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生杨宏发突发心源性猝死,他的生命定格在了37岁。
图源:网页截图
一周内3名医生去世,而最小年龄医生只有37岁,这是医生们最不想看到的新闻,却总是时不时地发生着,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表心中感慨。
刘伟医生,从事神经外科工作二十余年,对脑血管病、颅底及鞍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努力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并开展了各种显微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手术数千台!
张颜波医生,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每次有熟人找他看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他都能处理得妥妥当当。就在他去世前一天,同事还在为其评选院十佳青年医师投票,没想到第二天就阴阳两隔!
杨宏发医生,2013年刚毕业,工作还不到十年,在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他成为湖南首批支援湖北黄冈医疗队队员。如今,最美逆行者离开了,而他那个常说“爸爸好久没有陪我玩了”的女儿只有7岁!
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有的医生称不上是位“好医生”,而有的好医生却只能做“折翼的天使”。
做医生的都知道,只要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很难再睡一个好觉,很多人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光鲜,但在医生自己看来,医生是一种非常累的职业,不只是体力上的累,还包括精神上的累。
医生的工作时间,我们就不用提了,远超于“996”。而当他们回家后,大部分想的也都是工作:X床病人可能会有怎样的病情变化,明天有几个病人出院,又有几个病人需要收治住院,明天准备安排几台手术,会不会又有突发急诊……临床之外,还要考虑有没有时间做科研,要不要发文章,距离职称考试还有多久。
即使再累,当技术上有一点进步,当拯救了一个病人,当发表了一篇文章,所带来的成就感或许也只有医生他们自己才知道。
这,就是最最普通的医生。
忙,或许就是医生的宿命!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忙”字,他们竟然还会被莫名的投诉:
8月14日,有网友在群众留言板上向宁波市卫健委投诉,称:“个别医生半天竟然开放75个号,7点半至11点半共240分钟,平均2~3分钟看一位病人,基本就是病人没说两三句,医生随便看看就开药,草草走个过场,太不负责任了。”
他认为,“一个医生一上午接诊75个病人,看病质量无法保证。希望医院整改,减少医生接诊量,保证看病质量。同时还建议,患者看病结束后,可以匿名给医生的服务打分,打分统计结果直接显示在网上预约平台。”
图源:官网截图
接到投诉后,医院则回应称:医院预约挂号号源是根据专科诊疗特点,结合医生看诊情况设置的,高工作量也是希望能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医生也通常会延迟下班时间来完成当天的接诊。
“半天看75个病人”,医生看到的是辛苦,而有些病人看到的却是“不负责任”,这种逻辑也是让人难以理解。
何为高质量?难道看病几分钟,就是对每个病人不负责任吗?
当然不是!
从理性角度来讲,当一位患者来看病时,如果是常见病,一般医生只需要快速问诊、诊断,然后电脑操作开药、写病历,最后嘱咐注意事项,加起来几分钟足以完成一次高效的诊疗过程,合理合规解决问题。
如果让患者彻底了解这个病也是没有问题的,讲解具体病因、局部解剖结构、如何避免复发等等,相当于给患者讲上一次科普课。不过这需要的时间就会相对较长,也就意味着号源就要相对减少。
不知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出现另外一种投诉版本:号源太少,挂不上号!
两者都叫负责任的看病,但由于时间有限,医生只能选用最快捷、最直奔主题的方式来给患者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医生用时肯定也会相对延长,所以大部分医生就会面临医院所说的“延长下班时间”。
为何不能减少“号源”?患者太多,医生太少,这就是中国国情,没有办法改变!
在这种处境下,也衍生出了另外一种畸形的医疗现状:医生永远有看不完的患者,患者永远有挑不完的“毛病”:
医生给患者看病,病恢复得快,他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病恢复得慢,他认为医生是庸医,是刻意留自己在医院里,好多赚点钱。
给患者治好了,他认为这是应该的,毫不领情;一旦病治不好,医生立刻就会变成杀人凶手,轻则被告上法庭,重则遭打杀报复。
给患者做全面检查,他说这是过度检查,牟取暴利,甚至向媒体极力控诉医生的恶行;给患者省钱,尽量少做检查,当某个病没检查出来时,他又会告医生,起诉玩忽职守、不负责任。
在中国医患关系中,看似患者是弱者,但最终承受所有的却是无辜的医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曾说:一个好医生,要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但,现实却是学医救不了人性!
三名医生的去世,让我想起了那位“最后一个快递是压缩饼干”的山东省中医院杨文军医生。
他的最后一个“医嘱”是:原谅我不能为大家服务了,我在天堂保佑大家!
他的患者暖心发帖:医生也是肉身,众人皆是凡人,愿世间无戾,愿人心向善,互尊互重互珍互惜!
这才是中国医患该有的样子,希望所有医生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