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肿瘤学科品牌为引擎,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通过创新驱动肿瘤学科建设,必定能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我国公立医院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是医院各项事业的基石,是医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路径。
当前,癌症已成为中国高发疾病之一,2021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位居全球第一,癌症防治刻不容缓也任重道远,如何通过肿瘤学科建设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从2019年9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规范性文件,到2021年10月印发的《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可以看出,国家层面也在高度重视。
肿瘤治疗技术逐渐个性化,治疗模式逐渐综合化,未来的学科建设会有哪些创新?肿瘤专科人才的行业壁垒高、培养周期漫长,有效的人才培育体系应注重哪些方面?针对肿瘤防控中的这些重点、难点工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梁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刘卓炜、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刘宝瑞、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赵小刚等肿瘤领域的医院管理者在“有爱无癌-2022肿瘤防治云端论坛”上分享经验、碰撞思维,为肿瘤防治事业建言献策。
基于我国肿瘤体系的学科品牌与育人体系仍面临很大的挑战,健康界特别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虞先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刘卓炜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赵小刚,聚焦学科品牌构建、人才梯队建设,共同探讨肿瘤学科品牌建设与肿瘤育人体系的难点和破解之道。
肿瘤学科建设未来将趋于“专一”与“综合”
当前,肿瘤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创新性的药物、设备和治疗模式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卓炜副院长认为,肿瘤学科的技术趋向于越来越“专”,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为医护人员的水平越来越“专”,一个器官成立一个专科,该专科的医生、护士、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围绕对应器官肿瘤的发生发展、规范化诊疗,全方位的随访,早期康复等,在该器官中的研究越来越专。另一方面体现在患者治疗的个体化,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年龄、身体状况、生物学特性,早期从不同角度进行疾病分析,给患者专一性、个体化、智能化的诊疗方案。
虽然肿瘤治疗技术逐渐个性化,但治疗模式却逐渐综合化。刘卓炜副院长强调,对一个疾病从诊断到治疗,涉及很多的学科交叉融合,但整个目标是一致的,即给予肿瘤患者个性化、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不仅要治疗效果更佳,同时要达到更微创,患者能够更早期康复,达到“治得更好,还要活得更好”的目标。
作为胰腺癌领域的权威专家,虞先濬副院长倡导的胰腺癌诊疗模式成为了肿瘤学科发展的典范。胰腺肿瘤外科的前30年正值技术全盛期,而当外科学遇到肿瘤学,向“癌王”精准突破需要另辟蹊径,用新理念、新思维、新策略引领技术创新。总体可概括为“三个对半开”的学科规律,即临床为本,科研为魂;外科引领,内科辅助;开放微创,比翼齐飞。虞先濬副院长倡导四个现代化,即外科手术微创化、肿瘤治疗精准化、临床研究常态化、病人管理全程化,从而打造了国际一流的胰腺中心,不仅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学科品牌构建的榜样,同时也为未来肿瘤学科建设的创新发展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
未来肿瘤人才培养需要基础和科研相结合
作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赵小刚副院长虽然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和行政工作,但还依然坚持教书育人,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他认为肿瘤学科的人才培养,应该向系统化、全面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细胞治疗等重大医学技术在肿瘤领域广泛应用,基础医学研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赵小刚副院长认为,在将来的肿瘤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应该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因为临床上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基础研究或基础转化研究方能解决。
赵小刚副院长强调,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主流学科培养管理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出多学科协作、交叉融合的多能人才。在未来,医院管理者应从人才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绩效评价、职称晋升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探索。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虞先濬副院长对“人才”的定义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要弄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对于“千里马”角色的医学生,要具备三方面品格,即“有情怀,要谦虚,懂感恩”。对于“伯乐”角色的领导者,一要“识人”,能看得懂人各有所长,各取所需,注意扬长避短;二要“聚人”,注重公平公正,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共同前进,共同进步。做到了这些,学科自然会建设起来,一以贯之,定能凝聚人心,共创学科高速发展。
2021年10月印发的《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推进诊疗体系建设,提升肿瘤诊疗能力,加强肿瘤诊疗相关专科建设,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国肿瘤专科建设和人才培育制度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和难题,有关医疗机构和医院要进一步加大肿瘤诊疗管理工作力度,配备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并提升培训力度,通过创新驱动肿瘤学科建设,以肿瘤学科品牌为引擎,必定能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感谢礼来中国对本次论坛的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