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诊疗能力提升,药师和医师如何更好搭档?

2022
06/22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
A-
A+

多位药学专家与临床大咖联袂分享,共同寻找二者相辅相成的管理秘籍。

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服务于临床医学的药学专业技术支撑平台,也是医院“三医联动”模式下落实药事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正因如此,药学部门如何担当这一关键角色,同时协同临床科室共促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院内“医”“药”双方面前的课题。

2022年6月17日,“专科提质 赋能前行”公立医院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医管论坛在线上召开,围绕着“医药升级 药品保障新格局”这一主题,多位药学专家与临床大咖联袂分享,共同寻找二者相辅相成的管理秘籍。

本场论坛共分为“高屋建瓴:专科提质 赋能前行”“智者见智:管理革新 安全护航”上下两个篇章,由济南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孙美丽担任开场主持嘉宾,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范国荣担任主席。

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范国荣;

右:济南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孙美丽

“面对当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新要求、新形势,进行医疗模式创新,打造安全用药环境,是我们‘医’‘药’人员不断追求而且极力做好的事情。”范国荣强调,肿瘤诊疗下的医药升级,亟待双方共同输出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高屋建瓴:专科提质 赋能前行

身为江西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胃肠病区组长,张锡泉通过《学科建设的国学思考》讲述了他所理解的学科发展。他认为,学科定位应脚踏实地去做服务型科室;人才培育的目的是学习兴科;对于患者,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也不要害怕技术而不技术;对于指标,不要为了指标而治疗,也不要为了治疗而设指标;对于科研,不要为了科研而科研,而要为问题而科研……

张锡泉的一番分享,道出了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也给其他嘉宾带来诸多启发。随即,围绕“为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医院可采取哪些措施对其进行规范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国外有哪些先进的学科建设模式可借鉴学习,以供与国内学科建设相结合,从而促进医学人才培养和临床科学研究双提升?”两个话题,五位嘉宾展开讨论。

从上至下依次为:裘正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临床中心主任、胃肠外科主任);

马俐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肿瘤科主任);

曹家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

徐强(齐鲁医院桓台分院放疗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物理师);

王建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临床中心主任、胃肠外科主任裘正军认为,创建严格的制度能够培养医生拥有良好的习惯、能够在科室里形成良好的文化,这是兴科的原则,也是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肿瘤科主任马俐君表示,把学科做强做优的关键,在于人才。作为科室主任,需要针对外来引进人才或自主培养人才做好全面规划。

对于如何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曹家庆纲举目张地指出了4个“建设”:学科架构的建设、外科服务能力的建设、医学创新的建设以及团队人文的建设。

齐鲁医院桓台分院放疗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物理师徐强认为,医院或科室的精细化管理,不能一味地追求“细”,也不能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反之会降低效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王建平表达出对学科建设的希望:我们经常在想,如何通过研究去突破现有的治疗模式,或去改变现有的治疗指南,这或许是学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智者见智:管理革新 安全护航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沈甫明宁波市第一医院外科系主任、甲状腺乳腺外科科主任郭宇的共同主持下,论坛开启第二篇章。

左: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沈甫明;

右:宁波市第一医院外科系主任、甲状腺乳腺外科科主任郭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药学部主任孙坚彤在《VBP政策实施与思考》主题演讲中提到,VBP下合理用药的共同目标与指标就是集采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这将是医疗机构未来需要继续努力去做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需要能满足临床需求和风险控制,对于特殊病种和药物要规范管理,特殊患者要分层管理,同时做好各方的沟通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陈志东更为具体地通过《肿瘤化疗药物安全性的思考》阐述了他的思考。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他提到,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仍在进行之中,还缺乏令人信服的临床肿瘤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和长期的临床观察来证实过评抗肿瘤药物的真实疗效与安全性。因为种种问题,我国肿瘤用药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占比居首,肿瘤用药风险高于其他类别的药品。因此,临床需要继续加强肿瘤用药的风险管理。

以上两位嘉宾的分享过后,围绕着“临床医生与药师需要如何相互配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对抗肿瘤药物的院内管理,应重点评估与考量哪些因素,从而保障其质量和安全性?”两个话题,六位嘉宾展开探讨。

上排左至右:原永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陈瑞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

中排左至右:陈彩萍(嘉兴市第一医院乳腺病科主任);

国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肿瘤内科主任);

下排左至右:朱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

王宇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原永芳表示,“医”“药”不分家,我们关注的都是治疗效果。对于肿瘤伴其他疾病患者,因为用药多,双方更应该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陈瑞杰认为,仅由药师管控合理用药的力度是不够的,需要切身融入到临床治疗团队中,共同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药学或治疗服务,双方要达成一致的目的。

嘉兴市第一医院乳腺病科主任陈彩萍从临床角度指出,遵从国家政策的同时,我们在临床用药上,还是不能忽略患者自身的需求和选择,医师或药师需要与患者做好充分的沟通。

同样在临床工作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肿瘤内科主任国风通过举例表达了药师走进临床的重要性:药师分专业、分科室地进入科室,与临床医生一同查房或参与其他工作,有利于获得患者用药的一手资料,从而能将或好或坏的疗效直接反馈给药学管理部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朱玮结合自身感受讲到,在中山医院,临床药师不仅会紧密地参与到临床医生的工作中,还会配合临床研究工作,种种联动都是让患者得到更多安全的保障,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王宇岭表示,药学部门为临床科室提供治疗武器,未来希望能够更好地把控好药品质量的关,因为我们共同的目的是能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感谢赛诺菲对本次会议的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附属,患者,管理,肿瘤,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