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和疗效监测
本研究提出的UCNPs给药系统为建立一种新型DLBCL的成像监测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龚奕副主任医师团队在上转换纳米粒子用于淋巴瘤治疗和疗效监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一种监测和治疗MYC/BCL6阳性双打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负载双药纳米颗粒(Double-drug loading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for monitoring and therapy of a MYC/BCL6-positive double-hi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在《生物材料》(biomaterials(中科院分区1区,IF:12.479))在线发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单位。
据了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R–CHOP(利妥昔单抗加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作为公认的标准疗法,然而仍有一部分复发或难治性DLBCL病例对R–CHOP方案耐药,预后不良。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DLBCL治疗策略。鉴于DLBCL和多发性骨髓瘤(MM)同属B细胞源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且与免疫系统高度相关,因此从MM的现有临床治疗药物中寻找DLBCL的潜在药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优势。来那度胺(Len)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MM的免疫调节药物(IMiDs),但其毒副作用不可忽视,主要包括血液毒性和肝肾功损害等。而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同时给药可以增强抗肿瘤效应,并且可以减轻上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Dex)治疗MM被广泛接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也为开发DLBCL治疗新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该研究小组通过使用GSH敏感连接物(命名为UCNPs-Len-Dex)将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Dex)与纳米粒子共同加载,构建了一个具有治疗DLBCL和淋巴瘤成像特性的多功能纳米平台。体外细胞实验证明,UCNPs-Len-Dex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明显的抗肿瘤作用。UCNPs-Len-Dex在体内也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和成像特性。进一步RNA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提示,UCNPs-Len-Dex 可通过靶向 CRBN 下调 BCL6 和 MYC 的表达水平,促进 DLBCL 细胞凋亡并维持体内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稳定,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本研究提出的UCNPs给药系统为建立一种新型DLBCL的成像监测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图1:SU-DHL-10 荷瘤小鼠模型负载双药纳米颗粒UCNPs-Len-Dex体外治疗和成像效应的实验观察
通讯作者简介
龚 奕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I期病房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重庆市医学会血液病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重庆庆市医学会血液学专委会淋巴瘤学组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血液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难治复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
期刊介绍
Biomaterials(《生物材料》)是一本涵盖生物材料科学和临床应用的国际期刊。该期刊涵盖了支持生物材料设计和使用它们的临床学科的广泛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科学,包括聚合物合成和表征、药物和基因载体设计、宿主反应生物学、免疫学和毒理学以及纳米级的自组装。临床应用包括所有临床学科中的医疗技术和再生医学疗法,以及新型诊断系统。该杂志与癌症诊断和治疗、可植入设备、药物输送系统、基因载体、生物纳米技术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相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