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陈楠教授团队: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密切监测夜间高血压,以改善远期预后
超过三分之一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隐匿性高血压
5月26日,瑞金医院肾脏内科陈楠教授团队关于隐匿性夜间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该篇论文主题为《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夜间隐匿性高血压与左心室肥厚和肾功能的关系》(Association of Nighttime Masked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Kidney Fun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ot Receiving Dialysis)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主要合并症,也是其发生心血管事件、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影响因子。血压管理在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中尤为重要。由于慢性肾脏病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这类患者的夜间高血压较其他高血压患者更为常见,且与靶器官受损、不良预后相关。
夜间高血压的诊断依赖于24小时动态血压。相对于诊室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不够广泛,所以夜间高血压往往表现为隐匿性。然而,之前对于夜间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仍缺乏循证医学研究。
此外,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也推荐对隐蔽性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如男性、超重或肥胖患者、吸烟者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等。
陈楠教授团队长期深耕于慢性肾脏病治疗,建立了慢性肾病的高血压相关研究队列,结合患者的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根据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对患者的血压类型进行分组分析。
该研究共纳入675例合并高血压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其平均年龄为50.8岁,63%为男士,平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61.6 ml/min/1.73 m2 。
根据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19.3%的患者高血压已控制,37.6%的患者有隐蔽性未控制的高血压,43.1%存在持续性高血压。在有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患者中,夜间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占99.2%,日间-夜间、单纯夜间、单纯日间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分别占36.1%、63.1%、0.8%。
中位随访时间三年余,发生130例复合肾脏事件(包括97例终末期肾病)。
校正年龄、性别、蛋白尿、eGFR及其他基线风险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与高血压已控制的患者相比:有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左室肥厚和复合肾脏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94倍和3.12倍;有日间-夜间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左室肥厚的风险增加2.26倍;而有单纯夜间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复合肾脏事件的风险增加3.27倍。
该临床研究发现:
超过三分之一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隐匿性高血压,其中99.5%存在夜间高血压。与高血压已达标的患者相比,隐匿性夜间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左室肥厚和肾脏病进展、发生终末期肾病等复合肾脏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陈楠教授指出,这个研究发现,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隐匿性夜间高血压高发,与靶器官受损、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建议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即便诊室测量血压显示高血压已控制,仍有必要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改善对夜间高血压的管理以及患者的心肾结局。
夜间高血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往往被忽视,而这个研究结果提示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哪怕对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也应监测。团队也将进一步研究,对于隐匿性夜间高血压的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远期预后。
瑞金医院肾脏内科傅晓岑博士为第一作者,陈楠教授为通讯作者,高血压科李燕研究员、高平进主任医师给予专业帮助支持。
供稿:肾脏内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