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正式起航,大咖云集议发展

2022
06/01

+
分享
评论
申梦霞 / 健康界
A-
A+

5月28日,在主题为「寻找高质量发展答案」的2022健康界云峰会上,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在多位专家的见证下正式启动。

全国公立医院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也面临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新机遇。

5月28日,主题为“寻找高质量发展答案”的2022健康界云峰会启幕,此次会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指导,健康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

 “健康界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从成立之初就曾有过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见证了双方的发展壮大。这次两家单位再次联手共同进行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并将在今天的峰会上宣布成立评价遴选项目专家委员会和举行正式启动仪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先志在2022健康界云峰会主论坛上作大会致辞时表示。

在主论坛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宣布,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专家委员会成立,并宣读了191名专家成员(文后附详细名单)。

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正式启动

“各位专家将为即将启动的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的科学性、严谨性提供学术保障,期待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研究型医院从理论到实践的纵深发展。”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姚军表示。

随后,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在多位专家的见证下正式启动。周先志表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健康界共同开展的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旨在树立典型、以评促建,引领推动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蓬勃发展,“就是为了更好的与大家携起手来,贯彻新发展理念,凝聚更广泛共识,引导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实践,更多的医院越来越自觉、自主、自发的加入到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行列,引领推动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研究型医院建设蓬勃发展,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先志、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姚军、健康界创始人赵红、健康界执行总裁王娜、健康界副总裁程实共同在线上启动该项目。

为了更高质量、更大范围、更加规范地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发展,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有引领性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时代课题。2021年,学会推出了《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1.0版》。在此基础上,2022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健康界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特别是明确了指标体系的分值权重,形成了《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1.1版)》。因此,本次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专家委员会成立和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迈进新的里程碑。

5月28日下午,2022健康界云峰会之“研究型医院建设正当时”分论坛隆重开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先志、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姚军、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何昆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史套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彬、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熊利泽、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健康界创始人赵红、安斯泰来大中华区总经理滨口洋等各界专家、书记、院长云聚一堂,共话研究型医院建设。本论坛由北京安斯泰来医药有限公司支持。

评价遴选项目注重特色性、科学性和可及性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在为“研究型医院建设正当时”分论坛致辞时就“如何看待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时代意义”作了高屋建瓴的阐释。

“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层级划分,从不同角度有不同分法,如果从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研究型医院、临床型医院、全科型医院,研究型医院居于医疗卫生体系的顶端。”何振喜表示。

在何振喜看来,基于研究型医院的定位,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时代意义有多个方面,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

第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解决在医疗卫生领域“卡脖子”问题这个使命任务的需要,研究型医院具有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是最高医疗水平的代表,应该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

第二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从分级诊疗角度来讲,研究型医院应该注重推出新知识、新技能、新指南、新标准、新规范,向临床型、全科型医院输出,辐射带动不同层次医院的同质化诊疗水平;

第三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健康中国战略包含多方面内容,大健康产业有很多门类,但无论如何,高水平的研究型医院都是核心要素。

何振喜最后总结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特色性,区别于国内其他的排行榜;

二是科学性,突出研究型医院的主旨要义;

三是可及性,方法要简便,数据要可及。确保评价遴选项目实现最大公信力、最大公约数、最高认可度。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何昆仑在致辞时表示,期待通过开展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型医院,把临床病例病种丰富的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把资本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研究型医院强大的实力、卓越的贡献,推动中国医学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中国人民卫生健康保障水平加速提升。

健康界创始人赵红在致辞时表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自2013年创建以来,为中国研究型医院的发展高瞻远瞩、战略布局、科学论证、砥砺推动,释放出强大的影响力和学术吸引力,也吸引着健康界为之共同奋斗。

在医院科研创新和转化应用方面,健康界致力于推进国内医学创新事业发展,首创全流程医院创新转化服务体系,医生创新项目全周期转化服务标准,医学专科生态建设模式。服务了国家卫健委、科技部、北京市卫健委等相关政府单位;助力推进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北大医院、湘雅医院、同济医院等30余家顶级医院的创新工作;并联合多位院士专家,建设运营专科创新平台;共筛选医生创新项目3000余个,促进转化项目50余个,培训创新人才超1万人,构建起医生及医疗机构深度参与的创新成果转化生态系统。此外,健康界还在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共同商讨如何深入合作,推进中国研究型医院在医研融合、医工融合、医产融合、持续创新等方面取得实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建9年,健康界到今年正值10周年,我们将持续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指导和引领下,全面研究中国研究型医院的内涵评价要素,创建与国际对标、在国内引领、有中国特色、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体系。”赵红表示。

安斯泰来大中华区总经理滨口洋表示,研究型医院以新医学信息和新技术的产生和普及为己任,致力于临床研究和科学研究并重,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不断改进。他特别指出,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对于促进医院学术研究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以及促进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表示,研究型医院是以临床为导向,把临床和科学研究紧密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办院模式,他认为研究型医院有4个特点:

首先,它是以临床作为导向,深度融合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够提出新的科学理论和概念;

第二,能够把新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形成一个产学研的高端平台;

第三,能够组织临床试验、特别是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攻克临床的难题,引领国际、国家临床指南和共识的制定;

第四,研究型医院是培养新型临床科学家和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高地。

“研究型医院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去做研究,不做临床,这就完全曲解了研究型医院的定义。”宋尔卫强调,研究型医院是以临床为导向,把临床和科学研究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办院模式。

树标准、释内涵,研究型医院建设正当时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史套兴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开展情况。

一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二是标准文件的主要内涵解读。《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共分为11章32条,特别强调构建医院创新转化、质量内涵发展体系,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质量建设、内涵发展体系建设提出要求。《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1.1版)》则从医院、学科、人才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评价标准,特别强调解决看病难、“卡脖子”的关键问题,紧紧围绕创新转化、质量内涵、发展核心确定指标和权重。这两个文件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研究型医院建设发展指导体系。

根据《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1.1版)》,中国研究型医院遴选项目从战略支撑、医疗能力、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等4个维度综合评价,医院的评价指标体系共由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构成。

中国研究型学科遴选项目从学科支撑、医疗能力、科研教学和成果转化等4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共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构成。

中国研究型人才(医师)遴选项目从临床素养、科学素养、教学素养和管理素养等4个维度综合评价,人才(医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共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构成。

三是试点医院的有关情况。根据学会与健康界共同拟定的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推进方案,在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中,优先选取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开展预评价工作,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预评价实验,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及性,同时建立工作流程与技术途径,形成问题收集、闭环反馈,固化工作模式与管理程序等,为后续正式评价遴选工作开展提供方法论与工作模式的技术支撑。

四是评价遴选项目专家委员会的组建情况。从4月23日专家研讨会开始,专家委员会成员的邀请工作便已启动,经过一个月的筛选,最终形成了第一届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专家委员会。五是评价遴选活动的预期成果。

研究型医院先行者的经验之谈

方向重要,沿着方向的探索与实践更为重要。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发展的这18年间,许多先行者已经总结出了成熟经验。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俊指出,临床研究型医院一方面是要以新的知识技术理念、产品创新转换应用为使命,坚持创新引领,坚持科研和临床融合,在自主创新中催生高素质的人才和高水平的成果;另一方面,是要成为行业标准规范指南的制定者、引领者和示范者,持续推动临床水平的提高。

在赵俊看来,创新和转化是研究型医院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一个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型医院,至少要包含10个方面——要有一批品牌学科,要有一批杰出的人物,要有一批创新的成果,要有一批特色的优势技术,要有一批高品质的人才教育培训平台,要有一批重大的国家支撑平台,要把学科、人才、技术优势转变为临床优势,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有效的管理,同时要有创新、和谐的文化,要能在专业、行业里有很好的影响力。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彬表示,要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两个能力”。一是提升管理能力,以创新举措实现弯道超车;二是提升专科服务能力,以学科建设来释放发展动力。

在刘彬看来,抓住了管理这一要素,就是抓住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服务是公立医院最显著的特征,提升专科服务能力,更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更好地实现‘由管向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仍然是我们‘十四五’要回答好的必答题。”刘彬强调,目前伴随着奥密克戎的变异株、不明原因的幼儿肝炎,以及猴痘等各种新型病毒带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和挑战,公立医院更要以系统的思维超前谋划,以前瞻的战略积极应对,应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和医疗手段,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水平,肩负起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社会责任。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熊利泽在会上分享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启示。他指出,人们在危机面前,容易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和对常识的判断力;关键时刻才能知道一个单位的好坏及领导水平;防护中过度的恐惧和侥幸都是对科学的无知。

在此基础上,熊利泽总结了5点启示:

第一,敬畏自然;

第二,虚心学习;

第三,抗疫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良机;

第四,是人就会犯错(To error is human being);

第五,要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圆桌论道话发展

在论坛的“圆桌派”环节,与会专家重点探讨了4个问题——研究型医院担负哪些核心职能?在建设研究型学科的过程中,医院如何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建设研究型医院如何用好“数据驱动”这个利器?当研究型医院建设日趋纵深,管理上如何并驾齐驱?

研究型医院担负哪些核心职能?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把病人真正都留在基层,真正达到‘万医下基层’的目的?研究型医院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如何指导、帮助基层医生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水平,也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任务之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及时转化到基层。”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肖新华说。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研究型医院应当具备6个职能:高难度疾病的防治基地,高品质的健康管理基地,高等级成果的研发与转化基地,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基地,高智能医院的实践基地,高品质、高质量管理的示范基地。

在郑兴东看来,研究型医院绝不仅仅是指临床研究上的创新,所谓的“研究型”,一定是广义上的,包括管理创新、全院创新等。“院里的每名员工,都要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创新。如果总是今天重复昨天做的事情,那么是无法成为研究型医院的。”郑兴东强调。

他特别指出,研究型医院的基础是研究型学科,研究型医院的关键是研究型的人才梯队,研究型医院的支撑是研究型平台(实验室平台、医工交叉、人工智能平台、全息临床病例数据库),而研究型医院的任务,“就是两个字——创新,方方面面的创新”。

在建设研究型学科的过程中,医院如何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郭伟表示:“我们现在进入到要‘讲究高度’的时候,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讲究宽度’,研究型医院和研究型科室最强调的是工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郭伟特别指出,在建设研究型医院的过程中,“人财物”这三者中,“人”的因素最重要。

“现在国内的临床硬件设施,包括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比很多发达国家的条件都要好,但行业里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往往来自硬件条件并非一流的地方。”郭伟表示,最终还是由人的素质、人的思想来决定创新的水平。”

 “研究型医院建设也是医院的全面建设,需要有研究型的文化来导引,需要有严谨的目标来牵引,还需要有严峻的管理来推进。”深圳大学总医院首席管理专家李景波说。

建设研究型医院如何用好“数据驱动”这个利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郝峻巍指出,继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之后,医学现在已经来到了第四时代——智慧医学,在这个时代,数据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无论是人工智能也好,还是智慧医疗也好,其实都是来源于数据,因为我们可以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疾病的规律,也可以从大数据中找到某些疾病的特征。”郝峻巍表示,对于研究型医院或研究型科室而言,科室的规模有多大、门诊量有多少、出院的病人有多少,并不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这个科室甚至这家医院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量,才是评价的关键。未来应该将数据的评估、临床队列的评估,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纳入研究型医院的评价体系。

当研究型医院建设日趋纵深,管理上如何并驾齐驱?

苏州科技城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连斌指出,为了进一步推动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是确定研究型医院的发展战略;

二是培育研究型医院的创新文化;

三是打造研究型医院的人才队伍;

四是构建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平台;

五是制定研究型医院的运行机制。

此外,医院的领导、行政部门,甚至包括后勤部门,要有为科研创新主动服务的意识,积极为创新转化排忧解难、铺路架桥;要有一大批懂政策、懂法规、有人脉、有市场的专业人士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服务;要有人才的激励机制;最后,还要有资源共享机制。

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医院领导力与管理学系创始系主任刘庭芳表示,“研究型医院”在中国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萌芽期、战术平台期、战略平台期。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成立,迅速将研究型医院的发展从战术过程跃升到战略高度,2021年《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出,更是恰逢其时,顺应了健康中国的战略,也顺应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规划。

下一步,将进入实践阶段。如何健康、稳妥、有效地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怎样尽量避免在推行过程中发生负面事件,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刘庭芳指出,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管理行为,既然有纪律机制,也得有约束机制。因此,他建议,创建研究型医院,可以探讨基于第三方的平台来引导推动。

“这样便可保证真正有条件的医院能够以研究型医院的标准来进行创建,避免医院一拥而上。”刘庭芳说。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与研究型医院的创建是不矛盾的。一个没有高质量发展的医院,是谈不上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人颢表示。

王人颢指出,医院在谋划发展战略之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来谋划,同时实施人才和学科的战略、文化的战略,狠抓三项工程:管理、技术和服务,实现四个回归:初心、本质、传统和梦想。

“现今公立医院在管理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实际上都源自对医院的基础管理认识不足。”王人颢强调。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作总结时表示,会议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提供了三个答案,一是健康界给出的答案。

“健康界十年来,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十年磨一剑,十年几级跳,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模板,达到目前这种高度让我们非常敬佩!”何振喜随后提到第二个答案,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应该选择研究型医院的发展模式,确立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目标;以及22位发言嘉宾们贡献的第三个答案——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公立医院如何高质量发展、如何建设研究型医院都贡献了很多智慧,介绍了很多经验,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要做好消化吸收工作,进一步推动研究型医院理论深化、实践落地,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的平稳开展,以及更多医院积极参与到指标体系的试点测试中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2022健康界云峰会,研究型医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