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给孩子带来的这一影响,让医院人满为患

2022
05/18

+
分享
评论
量宝 / 健康界
A-
A+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内分泌生长发育专科的林鸣医生介绍,自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门诊中性早熟患者的数量确实大大增加了,尤其是女孩。

疫情持续到第三年,带来了诸多连锁效应。北京儿童小意的家长发现不到10岁的女儿在过去一年里长高了不少,而且胸部出现了发育。

小意妈妈说,“在家吃饭营养全面,家里口味适合,吃得也香。居家学习让孩子睡眠时间充分,但是外出少,运动少,孩子变高也变胖了。”

小意妈妈先后带着孩子去了北京三家知名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判断。

“我本来没以为真的会有问题,觉得孩子就是长得早一点儿,当然也担心将来身高后劲不足,去查一查好放心,也想听听医生的建议。可医生说,孩子是快速进展型青春期,需要干预。”小意妈妈说道。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内分泌生长发育专科的林鸣医生介绍,自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门诊中性早熟患者的数量确实大大增加了,尤其是女孩。

国外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在最近,多家意大利儿科内分泌中心就观察到性早熟、月经提前和快速进展型青春期女孩数量大大增加。”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公众号2022年5月2日发送的推文中提及。

务必寻求专业诊断

正如林鸣所说,“对孩子是否真的有性早熟,要听从医生的诊断,给孩子进行治疗。”

性早熟通常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开始乳房发育,男孩子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发育,但不可一刀切,比如认为女孩是在8岁以后乳房有发育,就认为是安全的。

“因为这也可能是快速进展型青春期,比如说某个女孩8岁多乳房开始发育,看起来在正常范围内,可她的骨龄已经在10岁半甚至11岁,那么很可能,第一孩子未来的身高水平会严重受到影响,第二孩子会比较早来例假,比如说9岁多就开始来例假,”林鸣介绍。

北京的小意恰恰就是这样的状况。被细心的妈妈发现有发育情况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小意其实还不到10岁。陈晓波主任对小意的状况诊断为快速进展型青春期,如果不干预,再有半年左右,小意就很可能会来例假。

在确诊后,小意开始接受干预,她差不多一个月接受一支抑制针剂的注射。目前,治疗已经进行了一年三个月。小意妈妈介绍,定期复查的结果,控制得还是不错的。

可见,性抑制剂,实际上就是治疗性儿童性早熟的一种药物,它主要是针对孩子性早熟来进行治疗。

林鸣解释道,“孩子确诊为性早熟的情况下,医生会建议要使用抑制性发育的药物进行治疗,民间说叫抑制针,是一种针剂,每28天注射一次。”

出现发育迹象去医院检查的孩子,有些可能是假性性早熟,“有的女孩在四五岁胸部就出现发育,但是骨龄是正常的,其他的各方面水平也还好,我们就判断是假性早熟,这种一般建议观察,每半年复查一次就行了。”

即使确定的性早熟,也分为进展很快的和进展慢的。“比如说一个孩子确实7岁多开始发育了,但是他的骨龄跟实际年龄差不多,B超结果也跟其年龄差不多,这类孩子就是慢进展型,定期复查就行。”

“但不管是假性早熟,还是进展很慢的性早熟,以后发展为真性性早熟的风险比一般的孩子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就建议要定期监测,而不是盲目地在家里观察。”

小意妈妈说,孩子班上还有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状况。而在医院儿科内分泌科专科,来寻求医生帮助的孩子和家长非常多。

“确实性早熟目前成为生长发育门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林鸣介绍道。

治疗贵吗?

林鸣曾因为自己的观点被媒体断章取义,在不同场合多次澄清。最近,一则有关9岁女孩打“性抑制剂”半年花10万的新闻上了热搜。这篇文章中提到,家长张女士通过与其他家长交流,了解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能出现了问题,于是带着孩子去医院做检查,确诊孩子患有中枢性性早熟。

张女士非常担心会影响孩子身高,一家陷入长久的纠结,最终决定为孩子注射性抑制剂,文章描述张女士一家为孩子打“性抑制针”大半年时间花了近十万元。

文章还引用了包括林鸣在内的知名医生的观点。林鸣则表示,并未接受过采访发言,文章表述失实夸大。他还在抖音和微博平台进行科普讲座,为大家讲解性抑制剂与性早熟的专业科普知识。“不是介意我的观点被误解,而是担心需要检查和治疗的孩子被耽误。”

林鸣特意去科室里面把所在医院目前所用的抑制针的价格打印出来发在社交媒体上。“其实单纯地打抑制针,它费用没有那么贵的。”

林鸣所在的医院主要就有三个厂家的抑制针,都是国内主流使用的抑制剂,一针的价格从1100元到1400元不等,28天打一针,平均一个月的费用是1300元左右。

小意妈妈则给出了北京儿研所的价格,小意所使用的抑制针是1500~1600元。

根据武汉到北京的价格区间,一年的抑制针剂费用约七八千元到一万元,肯定不会达到十万元之多。

小意目前治疗了一年零三个月,在打了一年抑制针之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又同时使用生长激素。

“医生告诉我们,在早期给小意使用抑制剂来延缓性发育,之后是抑制剂和生长激素的组合,既延缓性发育又不错过孩子长高的时间窗口。以后也或许会停止抑制剂,只使用生长激素,最终根据孩子的生长情况来进行评估,决定如何使用药物。”小意妈妈说道。

浙大儿医的公众号上,分享了该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的观点,目前临床常用的生长激素与人体内源生长激素具有同等作用。它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激素”,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激素”通常是指皮质激素,生长激素无论来源、结构,还是在生理、药理作用方面,都与皮质激素完全不同,作用和副作用也完全不同。

如果加上生长激素的费用,会是多少呢?林鸣推算过,生长激素的用量主要是根据体重来,半年会花到10万元,那么这个孩子体重起码在50公斤以上。“按照经验,他的身高水平不会超过一米五,可能就一米四甚至一米三几”——意味着孩子首先要控制体重,其次他的身高发育严重滞后,必须要进行干预。

“生长激素的剂量主要由体重来定,体重达50公斤的孩子,用的剂量大费用肯定也高。”林鸣解释,即使加上使用生长激素的话,也不会每个孩子都需要半年打10万块钱之多。

国产化推动可及性

“在治疗前,经过一系列规范的检查评估,来排查孩子矮小的原因,并且全面评估用药的风险。”董关萍的观点认为,“如果孩子确实矮小,又确诊缺少生长激素,那确实可以通过打生长激素帮助孩子长高,而且目前来说,合理的生长激素治疗对孩子也是安全的。”

生长激素不仅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孩子,也用于不明原因导致的矮小,医学上叫做特发性矮小及小胖威利综合征(PWS)罕见病的治疗。得到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的机会曾经很难,普通患者无法企及。

30多年前,7岁的家蕊在北京协和医院被已故的内分泌泰斗史轶繁教授确诊为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当时国内没有生长激素厂家,史教授用国外的生长激素进行临床试验,全国一共招募了10位患者。

家蕊也成为参与10位患者之一,使用了进口生长激素,在一年半内从78厘米长高到105厘米。“后来就停药了,因为进口药物太贵,当时家庭负担不起,而国内并没有国产生长激素。”

直到家蕊24岁时,才知道国内在1998年终于研发出了本土的生长激素药物。“当时我去做了骨龄检测,虽然24岁了,但离骨骺线闭合还有半年的窗口期,我就又使用了半年本土生长激素,长高了6厘米。”事实上,如家蕊这样的成年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即使不再长高,也需要继续使用生长激素。

根据相关的专家共识,这样的患者如果不进行持续治疗,到中期会引起广泛的并发症,后期导致不可预见的病变,进而威胁生命。

从无法承担的昂贵治疗,到普通患者也能承担,生长激素国产化大大提升了相关患者的治疗可及性。据国金证券研报,2014-2018年,中国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的市场规模从2亿美元增长到6亿美元。

“生长激素分为粉针、水针及长效水针三种剂型。生长激素粉剂和水剂需要每天打,长效是一周一打。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进行选择。就像买车,选择五菱宏光,还是奔驰宝马,由使用者去决定。”林鸣表示。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获批生长激素剂型中,长效剂型仅有金赛药业1家,水针剂型有金赛药业、安科生物和诺和诺德3家,粉针剂型方面有金赛药业、安科生物、联合赛尔、科兴药业、未名海济、辉瑞和LG等7家。

对女儿的成长抱着接受态度的小意妈妈很笃定,“接受孩子发育出现的问题,并面对和治疗,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相信科学,听医生的话保持动态的监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林鸣,性早熟,生长激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