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 | 卢洪洲:“大综合”反哺“强专科”的深圳三院范式

2022
05/25

+
分享
评论
杨瑞静 / 健康界
A-
A+

深圳三院的转型映射着国内以传染病为特色的医院升级共性路径。

回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深圳三院)近几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一词来形容。

以往,传染病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时,通常面临着“综合医院不敢收、专科医院治不了”的尴尬处境。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大多数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已较长时期维持在低水平,有的接近消除。因此,传染病医院业务量不可避免地减少。

传染病医院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根据医学发展规律,布局前瞻性创新技术。”这是深圳三院院长卢洪洲的答案。

在各大传染病专科医院纷纷寻找转型方式的当下,深圳三院已然走出一条成熟路径:从单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到沿着“强专科,大综合”战略布局向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转变。

其实,深圳三院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映射着国内以传染病为特色的大型医院升级共性路径。

发展新学科,撬动变革

拿下肝肾器官移植资质,是撬动医院变革的关键点。

卢洪洲提到,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能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从临床来讲,器官移植工作涉及器官捐献、脑死亡判定、器官保护、ICU、检验科、麻醉科、院前转运、移植学科等多个学科,而对于器官移植中出现的感染情况,深圳三院感染特色专科更能够及时提供支持;

从科研来讲,“器官移植的发展需要免疫基础研究推动,这将联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因此器官移植领域成为深圳三院重点布局之一,“未来我们还将引进肝移植、肾移植、胰腺移植、角膜移植等专家。”卢洪洲能看到,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糖尿病等,都将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而走向现实。

“强专科”可以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而“大综合”又对“强专科”的诊疗形成反哺。感染病学科和器官移植,就像珍珠项链上的一根引线,串起多个学科共同发展,为提供高水平综合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这条项链串起的还有肿瘤学科。在艾滋病合并淋巴瘤晚期患者治疗上,深圳三院目前可以采用细胞疗法,“效果比较理想”,患者也不必再外转。卢洪洲提到,细胞疗法是今后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它能延长一些肿瘤患者10年~20年生存期,甚至实现一些肿瘤的治愈。

细数深圳三院学科布局规律,所参考依据之一就是中国疾病谱的变化。在老龄化的当下,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发病率增高,深圳三院的学科设置就随之变化。

据了解,深圳三院目前共有62个临床学科,“今后我们还将在心、肺、肾、肝等大器官学科上进一步细化。”卢洪洲告诉健康界。

以科技创新,寻找突破

科研,是引领医院不断创新突破的驱动力。

“医学,一定要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药物,才能不断满足患者需求。”来到深圳三院后,营造创新转化氛围是卢洪洲的工作重点之一。上任没多久,他就迫不及待于2021年年底,在院内布局950万的院内课题项目,以此激励医生临床创新。2022年,深圳三院还将继续分别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布局两个1000万项目,以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临床研究项目”目标。

上班时间治疗病人,下班以后走到实验室解决临床问题,这是卢洪洲所希望的临床医生工作轨迹。“医生需要根据临床需求提出问题,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继而应用到临床、提高临床水平。”

从临床到科研还远不是终点。借助深圳市“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与创新环境,卢洪洲想要在医院临床研究与科研转化上搭建一座桥梁。“从临床、科研到转化、应用一体化,这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埋头科研

深圳三院的科研创新进程也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轨迹相交叉。

在多地疫情四起的当下,门诊运营压力是各家医院的通病。如何盘活现有资源,扛住重重挑战?卢洪洲表示,这个特殊时期,深圳三院门诊患者的筛查、分流、收治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而实验室作为“疫情中走出的新贵”,承担着对保障患者安全、为综合科室收治患者保驾护航的角色,确保本院大医疗次序不被打断,保持可持续发展。

卢洪洲提到,深圳三院通过医学检验手段,快速找出并控制传染源,以保证患者及时接受诊疗服务。“医院在负压病房中独立设置实验室,以满足新冠患者的检验诊断需求。”

在此基础上,作为深圳疫情防控“主战场”,自2020年疫情暴发后,深圳三院先后收治近4500名新冠患者,其中仅在初期时出现3名死亡病例。而在2022年疫情反弹后截至目前,深圳三院共收治2500多名新冠患者,无一例重症,“我们以治疗干预,使患者免于发展为重症。”卢洪洲说。

实验室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卢洪洲提到,深圳三院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结核疾病之外,他们同样重视新发未知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他们承担着更重要职责,将与不同单位及多个学科共同合作,对未知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诊断。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三院参与研发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目前已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卢八条”下的人才支撑

人才,是深圳三院实现华丽转身的坚实保障。

“魂牵梦绕”是卢洪洲所提及的一个词语,在他看来,当一个医生能为某个疑难病例而魂牵梦绕时,才具备成为合格医生的条件。“如果一个人只把医生职业当作吃饭的饭碗,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好医生,也不可能成为医学大家。”

卢洪洲对学科带头人的要求尤为严格,并提出8条要求。这8条要求亦被称为“卢八条”:

卢八条

一个学科带头人带活一个学科的例子比比皆是。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肝移植副主任马楠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在已经是深圳三院肝移植科负责人。马楠等人的到来,改变以往深圳三院肝病终末期、肝癌患者只能转诊的情况,“现在我们每个礼拜都会开展肝移植手术。”卢洪洲提到,器官移植为肝病患者的诊疗提供强大支持。

马楠是医院“人才引进”的一个缩影。据悉,深圳市三院近五年来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36名临床学科带头人。这些人的加入,为医院的“综合化”之路注入强大活力。

接诊中的卢洪洲

调整学科布局、强化科研力量、引进并培养人才,从根本上扭转三院此前被动局面,走向“强专科、大综合”的临床特色。

尚处于转型发力阶段的深圳三院,虽然在综合科室收治患者数量上,仍无法与大型综合医院匹敌,但站在转型路上的卢洪洲对医院未来充满信心。“以往一些大病患者往往要跑到外地求医,现在我们不仅要把这些人留下来,更要吸引外地患者就医。”卢洪洲说,如果一个学科50%以上的患者来自其他地方,那么它就是国内一流学科。

而深圳三院的目标就是打造国内一流学科,并瞄准亚洲一流、国际知名医学中心方向。在卢洪洲的带领下,深圳三院将继续昂首奋进在向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转型之路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深圳三院,卢洪洲,科研,传染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全国医院擂台赛(第八季) 加入
  • 中国医院管理奖(第七季) 加入
  • 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提示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