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急救中遇到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理?-对上海哮喘老人事件的反思

原创 2022-04-06 19:21 周琳(特约) / 健康界

本次事件中,急救医生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但急救流程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3月30日,上海一名急性哮喘发作的老人因被120救护车拒绝出借除颤仪,错过最佳医治时机而过世。该事件引发全网讨论,老人的女儿也通过社交平台发声,理智呼吁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众多声音中,指责急救医生的声音最多,而浦东新区卫健委也迅速给出回应,并做出处理决定:涉事医生经验不足、处置不当,暂时停职。

那我们就来看看,法律层面上,该如何对急救医生拒绝出借除颤仪的行为进行定性?

对一个法律行为进行定性,有这样几个维度:

1、该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法规;

2、该行为是否违反了行业操作指引和职业规范;

3、该行为是否违反了所在组织的内部规章制度;

4、该行为是否触犯了刑法。

医师法》第27条第1款规定: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但是《医师法》、包括已经失效的《执业医师法》(第24条)均没有规定当同时面临两名及以上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时,医生该如何处理?这不禁让我想到哈佛大学非常有名的一门课程《Justice》。一辆急驰的火车面临两个选择,该驶向哪一条铁轨。一条铁轨上绑着一个人,另一条铁轨上绑着五个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一定比不过五个人的生命价值吗?

同样,《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

2013年,当时的卫计委颁布了《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以下称《急救诊疗规范》)。《急救诊疗规范》规定了急诊处置分级及分级标准以及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同时规定了院前医疗急救流程,通常是指120急救流程。

参与院前急救的医生有义务:

1)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

2)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

3)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保途中安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上海哮喘老人,120救护车,急救医生,除颤仪
VI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