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癌症报告发布,这几点值得关注!
最近,国家癌症中心终于公布了大家期待很久的最新的中国癌症报告:《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很多人第一个反应肯定是
这都2022年了
为啥才公布2016年的数据?
这是因为国家的癌症数据统计通常会延迟3~5年。
2016年国家癌症中心曾发表过一次重磅癌症报告,现在事隔5年多以后,我们终于又看到了最新的数据。
最新癌症数据发布
2016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约406.4万例,新增癌症死亡241.35万例。
2016年,中国新发的癌症约406万例,相当于每分钟就有7个人会得癌症。
最多的是什么癌?肺癌!
无论发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肺癌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癌症里的第一杀手。
仅2016年就有超过80万人诊断肺癌,近66万患者去世,分别占所有癌症的20%和27%以上!
所以面对肺癌,最好的选择还是预防!包括一级预防(规避风险因素)和二级预防(筛查)。
一级预防最重要的就是:控烟!控烟!控烟!
肺癌的有效二级预防是低剂量螺旋CT筛查,官方推荐是高危人群每1~2年一次。
但最新数据发现,即使不做规律体检,而只做一次低剂量CT筛查,也能显著提高早期肺癌发现率,降低死亡风险!
新发癌症中,除了最常见的肺癌占比新发癌症总人数的20%以上;其次是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
这5大高发癌症的患者,占到了新发癌症总人数的57.4%。
性别与地区癌症情况
整体上看,癌症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分别在80-84岁和85岁以上的年龄人群中达到峰值。
从新发癌症人数看,60-79岁年龄人群中的新发癌症数最多,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2万和76.3万。
肺癌是男性45岁及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癌症。
乳腺癌和肺癌则分别是女性 15-59岁和60岁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癌症。
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但20~49岁年龄段的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地区发病率方面,华南地区的癌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最高(204.3/10万),其次是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西南地区最低(167.5/10万)。
从死亡率看,华中地区的癌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112.0/10万),其次是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华北地区最低(94.5/10万)。
好消息和坏消息
最新发布的癌症数据有喜有忧,有助于我们从好的方面总结经验,从不足的方面吸取教训。
好的一面是,从单个癌症变化趋势来看:食道癌、胃癌、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摄入量减少、水质改善以及乙肝疫苗接种。
食管癌和胃癌的死亡率下降,可能是内镜筛查更有利于早期诊断的结果。
需要警惕的坏消息是,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增长可能与肥胖、缺乏运动有关,这些风险因素是可改变的。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幅度最大,而其死亡率保持稳定,这可能与过度诊断有关(检查方式更加先进,能发现微小的结节)。
8种癌症都有最佳筛查方式
让很多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年年体检,但有些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答案是:癌症筛查和普通体检有很大区别,并不是抽个血、拍个X光就能查出来的。
肺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宫颈癌,都有确切的筛查方法,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方式。
肺癌 低剂量CT
早期筛查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低剂量CT扫描,比肺部胸透、X光片能更早更准确地发现肿瘤。
吸烟20年以上或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吸烟人群,以及20岁以下开始吸烟的人群;常接触油烟或煤烟者;长期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生活的人群等,建议每年查一次CT。
结直肠癌 肠镜
筛查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肠镜。
肥胖、糖尿病、习惯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者,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
肝癌 B超+甲胎蛋白
发现肝癌最简单的方法:B超+抽血化验甲胎蛋白。只做B超相对来说容易漏诊,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才能有效筛查癌症。
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长期酗酒抽烟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者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
乳腺癌 钼靶检查
一般筛查,通过乳腺B超可以初步判断。如果初步筛查发现问题,建议再去做钼靶,更加精准判断乳腺是否健康。
未婚或高龄(35岁及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建议每年做次B超或钼靶。
胃癌 胃镜
真正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胃镜。很多人害怕做胃镜,其实,现在已有无痛胃镜可供选择。
胃癌容易盯上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量抽烟饮酒,以及长期吃高盐、熏烤煎炸、腌制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等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胃镜。
食管癌 内镜
食管癌真正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内镜检查。
食管癌容易盯上40岁以上,兼有以下一项者,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者。来自食管癌高发区(包括华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江苏北部等)的人群,尤其需要筛查。
高危人群每1~2年进行一次食管内镜检查。
前列腺癌 彩超+PSA
筛查前列腺癌有效方法是彩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往往在55岁之后逐渐升高,建议两年进行一次筛查。
宫颈癌 TCT检查
真正有效检查宫颈癌的是TCT检查,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感染等。
25~29岁女性每年做一次TCT检查;30~65岁女性需要做TCT联合HPV检测。
中六君提醒,慎做“一滴血查出几十种癌”或“基因测序”等项目。基因检测只能确定一个人的患癌易感性,但是最终是否得癌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TIPS 划重点
癌症防治不仅要继续保持现有的靶向预防、早发现、治疗方案等策略,控制日益加重的癌症负担,还要加大对癌症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的投入。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需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因为在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因素中,很多是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改变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