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奥密克戎,如何防范要做到“三点”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近日,我国多地散发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我国境外输入以及本土疫情的优势毒株,其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大幅提高了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风险。同时在香港地区的感染病例也以每日上万例的速度快速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据深圳市卫健委通报消息,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已有多例病例被确定感染源为奥密克戎亚型变异体BA.2毒株。这一亚变体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新事物,被称作奥密克戎毒株的“升级版”。虽然新型变异株的凶险程度不明,但我国始终毫不放松、科学精准实施一整套防控策略和措施,以确保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那么,为何新冠病毒会变异这么快?
奥密克戎的快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拥有数十种突变,这些突变将它与以前的变体区分开来,并使它能够避开宿主体内的抗体,特别是能与病毒外围的刺突蛋白结合并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的中和抗体。这意味着尽管很多人对新冠病毒的“早期版本”已有广泛的免疫力,但与德尔塔变体相比,奥密克戎有更多宿主可供选择。另外,奥密克戎本身具有的某些特征也可能使其具有高度传染性。
事实上,病毒的变异并不稀奇,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规律,尤其是病毒,变异的随机性和频率更大。病毒的结构很简单:蛋白质外壳加上遗传物质RNA。它轻装上阵,进入我们的身体后,携带的RNA就开始疯狂复制。遗传物质RNA与我们熟悉的遗传物质DNA相比,只有一条核酸链,复制时缺乏纠错机制。在数亿次的复制过程中,病毒有可能会随机出现各种复制错误,导致核苷酸序列改变,这就是突变。当错误累计到一定程度时,一种新的变异毒株就产生了。同为病毒,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要比乙肝病毒等DNA病毒更易发生突变!不过,也不必过分担忧,并不是每一种突变都是致命的。世界卫生组织从2020年1月起一直在监测和评估全球新冠病毒的变异,新冠突变株的分类在不断更新。
如何进一步做好防控响应?
疫情防控是一场严密战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实践充分证明,保持防疫警惕、落实防控措施、压实防控责任十分重要。之前国内多次出现的疫情,往往源于疏忽松懈,让病毒在人们疏于管理、懒于防护的时候钻了空子、隐匿传播,这也警示我们,与新冠病毒相比,更大的敌人是思想的漏洞,必须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把精神状态调得再饱满些,把各项措施落得再扎实些,把各项预案想得再周密些,使病毒无机可乘。新冠病毒的出现,对我们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让我们更加清楚每个人在疫情防控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主动承担防控责任、积极配合防控措施、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坚持非必要不外出,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