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如何做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加减法”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高质量发展”的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及。
无论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还是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指出的“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等热点、焦点论述,都跟“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领域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发布“十四五规划”的集中年份。在未来五年医疗机构规划发展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共识。尤其是医院在“十四五”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能“求规模”、“看收入”、“买设备”,要注意减“虚胖虚火”,优化结构、优质扩容、均衡发展等等。
因此,如何减又如何加?“减”的另一面其实就是“加”,比如提升医疗服务链、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更加突出学科人才在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地位等等。由此而言,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围绕“加减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十四五”期间医院得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疾病与健康关系
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健康与疾病是完全不相容的两种现象。但随着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加减法”关系。比如医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是健康和生命,而不是疾病。
在今年两会中,王辰院士指出“医疗的本质是照护,英文叫做care(照顾),也不是service(服务),在本质和内涵上有根本的区别。”随着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高质量健康需求将大幅释放,必将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加法”正当其时。
伴随新冠肺炎防控常态化,传统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相互叠加,加之慢性非传染疾病持续高发,多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交织,人们对于疾病的概念随着此次疫情“大考”也产生的重大改变。面对诸如新冠肺炎这样的传染病暴发,暴露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联动机制与监测预警体系、医疗救治体系联通不够通畅、疾病预防与医疗服务控制关口相对滞后、传染病重症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专业高层次人才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一句话,就是健康领域的整体化、系统化以及辩证关系都是需要重新做好“加减法”。
——扩容与均衡关系
从“两会”热点来看,“精准”成为今年疫情防控关键词。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如何做到“精准”,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医疗资源重新优化配置不可避免面临新的“加减法”。
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健康需求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加法”到预防、救治、护理、康养等多元并存,要求医院必须适应新形势做好“加减法”,从“治疗疾病”转向“管理健康” 转变,坚持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发展。坚持医防融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全面提高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早期医疗机构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坚持实施信息化提升,以“互联互通”为主题,强化信息中心助推精细化经营管理,推动形成“全院一盘棋”治理格局。
同时,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失能失智、高龄及空巢老人健康问题突出,中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短板凸显,倒逼医疗服务体系做好扩容和均衡的“加减法”辩证关系,进一步促进医疗服务模式和各项保障政策的及时根据实际进行适老化转型。
——创新与变革关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