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血液大咖谈》2022全新开讲|闫振宇教授解读“瑞帕妥单抗临床研究数据”

原创 2022-03-08 17:00 林怡婷 / 健康界

2022年《血液大咖谈》栏目延续既往分享宗旨,全新升级重磅归来,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闫振宇教授作为分享嘉宾,在线解读“瑞帕妥单抗临床研究数据”!

血液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包括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血友病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叠加,血液病的诊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提高血液病的诊断率与治疗率,推广规范化治疗理念与实践,加强血液病工作者之间临床诊疗规范和科研能力的学术交流,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健康界策划推出《血液大咖谈》线上直播课程。

2021年的《血液大咖谈》,我们已为大家直播分享了边缘区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的诊疗规范、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参考治疗策略。

基于此,2022年《血液大咖谈》栏目延续既往分享宗旨,全新升级重磅归来!2022年3月1日的《血液大咖谈》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作为主席,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闫振宇教授作为分享嘉宾,在线直播分享“瑞帕妥单抗临床研究数据解读”。

图1: 《血液大咖谈》2022年全新开播

闫振宇教授表示,针对淋巴瘤治疗的探索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方向。可喜的是,众多新药、新疗法已在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展现出可观的疗效和安全性,国产药物瑞帕妥单抗值得期待。随着2019年中国首个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物的上市,国产抗CD20单抗的新药研发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淋巴瘤疾病负担及抗CD20单抗在国内应用

闫振宇教授介绍,根据2020年发布的全球癌症流调数据显示,中国淋巴瘤发病率为6.9/10万(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vs美国8.2万,vs欧洲14.3万),B细胞淋巴瘤大约占所有淋巴瘤的66%,其中弥漫大B淋巴瘤占淋巴瘤的54%。“淋巴瘤已成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另外,中国淋巴瘤流行病学现况表明,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淋巴瘤疾病的负担仍然很重,处于迅速增加的现况,值得大众、医疗从业者高度重视。”

图2: 淋巴瘤流行病学概况

抗CD20单抗广泛推荐于众多B细胞淋巴瘤亚型的一线诱导治疗,2021年NCCN指南推荐CD20单抗用于霍奇金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以及弥漫大B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然而,中国淋巴瘤的生存状况如何?近年来,中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虽有提升,但还远低于欧美等其它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抗CD20单抗的使用率与普及率还远低于欧美国家,同时,亚淋巴瘤专科的发展是近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尚未达到预期目标。”闫振宇教授说道。

图3: 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虽有提升,但还远低于欧美等其它发达国家

而抗CD20单抗的使用也存在属地化诊断/治疗的问题。来自淋巴瘤患者的反馈显示,43%淋巴瘤患者有误诊经历。同时,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占全国比重65%,但仅占据了利妥昔单抗使用量的20%,因此淋巴瘤的属地化诊疗仍需大力推动。值得注意的是,利妥昔单抗虽然在2017年纳入中国医保,但报销疾病范围、疗程有限(仅支付8个疗程),致使药物的可及性大大受限。而瑞帕妥单抗等国产抗CD20单抗的上市,给临床/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简而言之,国产抗CD20单抗的上市改变中国淋巴瘤患者全部依赖进口产品的局面,瑞帕妥单抗的即将上市将进一步丰富抗CD20单抗药物的选择,提高药物的可及性,为更多的淋巴瘤患者带来福音。

瑞帕妥单抗产品特点及优势

瑞帕妥单抗(Ripertamab)作为抗CD20单抗家族新成员,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人抗体天然序列,是结构优化的抗CD20单抗。

图4: 瑞帕妥单抗(Ripertamab)结构

实际上,人抗体天然序列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已上市抗体。然而,相较于利妥昔单抗,瑞帕妥单抗为何在219位点将“丙氨酸”换成“缬氨酸”?“我们分析比较FDA批准上市的IgG1抗体恒定区序列可知,13个已上市lgG1-G1m17 1型抗体与瑞帕妥单抗完全一致,12个上市IgG1-G1m17和G1m3型抗体恒定区为108V,与瑞帕妥单抗一致。实际上,利妥昔单抗恒定区219A才是为非主流的序列。”闫振宇教授介绍道。

图5: 人抗体天然序列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已上市抗体

闫振宇教授介绍,瑞帕妥单抗具有充分的中国患者数据,其I期临床试验为多中心、开放,剂量爬坡试验,纳入15例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I期试验为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研究,纳入84例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II期试验为随机、单盲、阳性对照、多中心与CHOP联合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364例CD20阳性DLBCL患者。值得关注的是,II期试验显示瑞帕妥单抗与利妥昔单抗PK以及PD相当,III期试验表明瑞帕妥单抗联合CHOP方案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在疗效以及总体安全性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瑞帕妥单抗较少发生3-4级输注反应等不良事件,同时免疫原性更低,是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新选择。

瑞帕妥单抗II期临床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平行对照比较瑞帕妥单抗与利妥昔单抗在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PK,PD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纳入经治疗达到CR/CRu的CD20阳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试验组(n=42) 瑞帕妥单抗375 mg/m2,给药一次;对照组(n=42),利妥昔单抗375mg/m2,给药一次。随即,观察12周比较两组PK相似性,比较PD,并评估安全性。该试验主要终点为AUC,次要终点为外周血CD19+、CD20+B细胞与基线相比的清除程度。结果现实,显示瑞帕妥单抗与利妥昔单抗PK以及PD一致。

图6: 瑞帕妥2期临床试验结果

瑞帕妥Ⅲ期临床研究为随机、受试者设盲、多中心、阳性对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劣效临床试验。CD20阳性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以2:1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瑞帕妥单抗联合CHOP治疗(n=243,375 mg/m2,IV+CHOP,Q3W,6周期),B组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n=121,原研利妥昔单抗375 mg/m2,IV+CHOP,Q3W,6周期),随访期每3月/次,直至首次给药后12个月或出现终点事件,研究结束后生存随访为每3月1次电话随访生存状态及后续新的抗肿瘤治疗。主要终点为独立影像学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完全缓解率(CR+Cru)、无进展生存期(PFS)、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1年无事件生存期 (EFS)、缓解持续时间(DOR)、总生存期(OS)、安全性指标。结果表明,瑞帕妥单抗与利妥昔单抗在疗效以及安全性上并无显著性差异,需要强调的是,瑞帕妥单抗较少发生3-4级输注反应等不良事件同时免疫原性更低,是治疗淋巴瘤的新选择。


图7: 瑞帕妥III期临床试验结果

另一方面,瑞帕妥单抗结构与药学药效的关系如何?闫振宇教授介绍,瑞帕妥单抗在结构上更接近于天然抗体,二、三级结构与利妥昔单抗的差异尚无明确实验数据。实际上,瑞帕妥单抗直接产生药效的功能区与利妥昔单抗相同。

总而言之,瑞帕妥单抗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人抗体天然序列,与利妥昔单抗相比,结构进行了优化。临床研究证实,瑞帕妥单抗与利妥昔单抗在ORR/CRR、PFS、OS等疗效数据相当。瑞帕妥单抗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瑞帕妥单抗疗效与利妥昔单抗相当,安全性与利妥昔单抗相似,且≥3级输注反应发生率更低(0.8%VS1.7%),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更低(任何级别3.3% vs 9.1%;≥3级1.2% vs 5.0%),安全性趋势更优。

侯明主席点评

课程分享结束后,侯明教授表示:“CD20单抗的上市对于淋巴瘤治疗有着跨时代的意义,瑞帕妥单抗也将是CD20单抗药物在中国药物发展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实际上,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抗CD20单抗是B细胞淋巴瘤一线诱导治疗的基石,但抗CD20单抗国内临床应用还未普及,属地化治疗仍需大力推动。因此,更多国产抗CD20单抗的上市,将会极大地提高药物可及性。“瑞帕妥单抗虽然一代的CD20单抗,但是在结构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我们也期待抗CD20单抗药物可及性的增加,进一步提升中国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率。”

栏目介绍

《血液大咖谈》系列线上课程由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健康界策划出品,以「淋巴瘤」与「血友病」的诊疗进展为出发点,内容涉及边缘区淋巴瘤的规范诊治、套细胞淋巴瘤的诊疗最新进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的探索、血友病A合并抑制物治疗的困境和希望、血友病B的临床分型与替代治疗等热门话题。

每周二下午19:30-20:00锁定健康界直播间,各路专家云集,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治与预防、最新前沿研究做出详细解读,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闫振宇,血液大咖谈,瑞帕妥单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