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医院”被摘牌屡见不鲜,如何规范才能“实至名归”?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近日山东省卫健委和教育厅公布了《关于公布本科高校附属医院的通知》,在这份通知中可以得知,当地要求除了名单中的96家医院之外,其余的山东各高校与有关医院建立的这种附属医院关系,一律取消。并且要求这些医院在发通知之日起,十日内都要进行摘牌处理,并且解除合作协议。此外,除了山东以外,陕西、河南、安徽等地均已采取行动规范高校附属医院的问题。
其实,这些年在医院领域内出现了“圈地”行为,一些高校纷纷挂上了自己附属医院的牌子,有的高校更是将手伸到了市外、省外,而一些医院也非常喜欢借助这些高校的名头,来提升自己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更有“某医科大学有55家附属医院,创全国高校之最”、“某大学拖挂23家附属医院”......等等诸如此类的媒体报道,高校大量增设附属医院的情况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但一些医院只挂牌,医疗技术、诊疗能力方面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更有甚者,会误导患者甚至造成一些疾病的延误而出现严重的后果。同时,这也让高校附属医院的实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面对这样的乱象,确实到了不得不整治的时候了。目前,相关部门正对此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整顿。
不仅如此,一些民营医院更热衷于成为高校附属医院,不少是出于利用知名高校的品牌影响力来提升医院自身的公信力,以达到吸引客流等方面目的的考虑。如果一家民营医院,确实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能够成为高校医学生培养的基地,也不能因为医院身份不同而拒绝其成为高校的附属医院,关键还是看这家医院是否能达到高校附属医院的水平和标准。少部分民营医院通过对高校捐赠的方式,成为高校附属医院,获得了增挂该高校名称的资格。不过,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合规。因为早在2006年原国家卫生部等就发文,严禁全国各级高校附属医院以“管理费”“基金”等名义向高校交纳各种不合理费用。但实际发生过程中,是否有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方式也值得探究。
高校附属医院从各个方面来讲,医院有需求,高校也有需求,对双方都有名义上的好处,也都有实际上的好处。不过,高校附属医院并非多多益善,高校不能盲目增设附属医院,需要根据实际人才培养规模、科学研究和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需求等科学设置数量,把高校附属医院管理好,把医学人才培养好。如果仅仅是追求挂牌数量而忽视人才培养质量,不管对高校还是医院,最后都会起到反作用。
那么为何医院和高校乐意挂牌附属医院呢?
首先,一家医院成为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后,可以增挂高校附属医院的牌子。由于我国高校具有一定行政级别,且行政级别比医院要高,医院增挂了高校附属医院的牌子后,有利于该医院的对外宣传,让社会提升对它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成为高校直属附属医院,对医院提升级别可能也有好处。
其次,医院和高校建立附属关系之后,可以和高校的其他直属附属医院联系起来。从现实利益的考虑,可能这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就会和高校的直属附属医院的专家进行更多的交流交往,可以在职称晋升、学术论文发表等各个方面建立通道,这对该医院的医务人员都有好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剩余70% 认证后阅读全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