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天医,共创未来!天津医科大学诚邀您申报“海外优青”!
天津医科大学诚意满满、求贤若渴,诚邀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依托天津医科大学申报优青项目(海外),加盟天医,共创未来!
我校人事处将组织“海外优青”线上面试会,届时由我校专家与海外青年人才进行深入交流,我们不见不散!
项目介绍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申报条件
以下为参照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条件所拟,最终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2022年项目申报条件为准。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1年9月1日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2年4月30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对于依托申报但未最终入选的候选人,经学校评价,可进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给予丰厚待遇!
申请时间
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申报指南和系统开放时间为准。
项目资助
以下内容来自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指南,具体资助情况以2022年发布的同类型项目指南为准。
资助经费:100-300万元。
资助期限:三年。
待遇保障
1. 薪酬待遇:参照学校人才引进相关规定,享受年薪55-70万元;
2. 科研配套:200-500万元(含国家资助部分);
3. 住房条件:提供住房补贴100-150万元,同时协助解决住房问题,过渡期提供人才公寓周转住房;
4. 职业保障:聘为教授,给予博士生导师资格;
5. 团队建设: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协助组建学术梯队,配备科研助手,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予以倾斜;
6. 实验空间: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实验空间;在教学科研资源配置、科研平台搭建等方面对入选者给予重点配套支持;
7. 服务保障:依托大学医院,提供高水平临床科研资源和医疗保障服务、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办理落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等,享受天津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的海河英才资助与支持。
联系方式
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通过邮件发送至联系邮箱,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申报优青项目(海外)及学科方向。简历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联系方式、学科方向、教育和工作经历、论文列表、研究和教学介绍等信息。
联系人:崔老师 梁老师
联系电话:022-83336139 022-83336739
联系邮箱:hr@tmu.edu.cn
达成申报意向后,学校将安排专人协助申报,组织学科专家从项目选题、项目书填报等环节进行审阅指导,做好项目申报相关服务工作!
学校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拥有总医院、肿瘤医院、第二医院、朱宪彝纪念医院、口腔医院、眼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7所大学医院,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68人,其中:正高级709人,副高级1303人,两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31人,省部级人才236人。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8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4个;8个科领域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研究所15个,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学校大学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天津市临床重点专科16个。
学校以医学科学为核心,以生命科学为依托。学校坚持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科学研究为强校之路,努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医学研究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核心竞争力新跨越,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而不懈努力奋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