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孕妇流产事件:要让患者“进得去”,也要让医疗服务“出得来”

2022
01/07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
A-
A+

发展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不是凭空生产医疗资源,更不是替代医疗资源,是对有限的医疗资源的高效率运营,为医生提供技术支持及管理路径,突破医院的'围墙’与固有运营思路,让主动管理代替被动需求,从而更好的面向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谁也没有想到,新年之后人们迎来的第一条热搜,是西安孕妇在医院门口流产的悲剧。 

1月6日,西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顺智针对事件鞠躬致歉,并表示对定点医院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督促指导医院优化就诊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扩充诊疗范围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疫情期间的就医需要。 

抛却事件中防疫政策等外部因素,这名孕妇的遭遇折射出现有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一大困境,即多数情况下,医生对患者的管理仅局限在院内环节,院后/院外患者所需要的医疗健康管理及干预仍是空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绝大多数医院管理流程的短板就会迅速暴露,在院后患者再入院流程管理、精准分诊及专科介入上依然缺少有效手段。 

事实上,不仅是孕产妇,慢病、肿瘤、心血管等病程周期较长的患者对连续性医疗的需求同样迫切。因此,医疗服务的持续干预、健康宣教、院外随访、医护上门等工作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发展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各环节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则在疫情常态化的趋势下被按下了“快进键”。 

医院服务延伸至院外,不能仅靠医生“跑腿”

患者需要怎样的全病程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刘继红认为,“全病程管理”不仅局限于患者围疾病期管理,而是在此基础上向院前、院后延伸,以“互联网+”为手段,涵盖“大预防、大诊治、大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全过程管理。 

简而言之,就是借助“互联网+”,将患者与医院、医护之间建立持续的连接,把单次的被动就医变为周期性的主动管理。 

国务院2020年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工作。在《通知》中,对积极指导孕产妇做好防护和孕产期保健给出一系列具体要求:助产机构应当通过微信、APP、电话、视频、线上孕妇学校等方式加强对孕产妇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帮助孕产妇做好自我监测和居家防护,对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高危孕产妇,指导其按时接受产前检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工作的通知》

然而现实中,资源供给问题却长期掣肘医疗服务的有效拓展。一位资深从业者透露道,仅仅是院内治疗,多数医院和医护人员已经超负荷运行,对于调配资源满足患者的院后健康管理需求鞭长莫及。因此,提供全病程管理服务,不能仅靠医生“唱独角戏”,而是需要政策、技术工具、市场机制等多方协同,达成“线下+线上、院内+院外、单次到周期、随机到专属、人工到智能”的管理目标。

离开医生的视线,患者如何“管”起来? 

疫情防控高压之下,对孕产妇特殊群体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周期性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面对孕妇群体对于孕期饮食、运动、心理等基础知识获取以及居家监护指导等庞大的需求,医院产科从工作性质和人员数量上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孕产妇一旦离开医生的视线,缺少必要检测手段及运营工具,将如何管理?一部分医院和专业的三方运营管理平台已经开展了诸多积极有益的尝试。 

镇江市妇幼保健院的产妇张女士同时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去年12月,微脉个案管理师在张女士的随访中发现其血糖控制存在误区,甚至多次擅自调整胰岛素用量。经过主管医护团队的多轮沟通,张女士最终同意入院治疗,避免了血糖并发症对母子健康的威胁。 

毫无疑问,医生依然是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方,张女士的案例是当前国内正在发展互联网+全病程管理的模型之一:主治医生、护理团队与个案管理师形成协作机制,医护提供治疗服务,个案管理师帮助医护进行患者在诊前、诊中及诊后的流程管理,第三方运营平台提供管理工具,实现线上的用药指导、报告解读、复查、饮食指导、预约等功能。同时结合临床路径建立量表、健康宣教、课程等自动推送机制,建立患者随访管理流程,提升医患粘性及管理效率,为患者提供安心、精准的健康管理。 

医护团队和微脉个案管理师共同构成孕产服务团队

有了完善的全病程管理服务体系,医院及医护在孕妇怀孕初期甚至备孕期就建立了可持续性的有效连接,通过定期的体检及居家健康管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高危风险;另一方面在突发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孕产妇及其亲属依然可以与医护、个案管理师保持充足沟通,及时降低意外风险。 

借助全病程管理,孕产妇在家开展健康监测并与医生实时沟通

微脉全病程管理中心总经理杨雷刚向健康界提到:“要求医生独自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既不利于医生积极性的提升,更会加剧医疗资源的挤兑与浪费,因此用科学的手段对孕产妇群体及慢病、肿瘤等患者进行主动干预成为了发展之必然。然而发展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不是凭空生产医疗资源,更不是替代医疗资源,是对有限的医疗资源的高效率运营,为医生提供技术支持及管理路径,突破医院的'围墙’与固有运营思路,让主动管理代替被动需求,从而更好的面向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落实互联网+全病程管理,从“治疗”到“管理”依然需要时间

截止2021年,中国已有超三万家医院,这预示着全病程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仍将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近些年,国家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要求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连续服务体系,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病程管理的发展提供规范依据。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发展又被赋予了更多一层意义,即互联网医疗不再只是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便利,而是通过优化健康管理方式确保患者在院外同样获得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做到“事事有人管”。杨雷刚表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式医疗组织(MCO),是国内医疗健康管理领域的大趋势,也是微脉正与数百家医院合作积极创新实践的方向。 

让全病程管理真正服务有需要的人,必须在以医护团队认可的基础上,由医院、患者、第三方平台形成共识、协同落实。实现全病程管理,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权益,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西安疫情,互联网,全病程管理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