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改进入“深水区”,挑战呼之欲出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我国医改进入深水区的标志之一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整个医疗行业原有之结构被彻底改变,重塑了医疗健康行业的新次序,也重构了新时代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结构。
医疗行业正面临服务、管理、成本等综合管理的挑战,以技术为主导的经营管理者,往往难以应付挑战。更有一些医院管理者看不到这些潜在变化带来的巨大变量,在迷茫中耽搁了适应发展的机会,或者在结构性困局中,被新时代淘汰出局。
2018年开始,笔者在每年年初会撰写一篇自己对医疗行业观察的分析文章,深层分析医疗行业将发生的变化。在2018年时笔者提出“公立医院正在褪去光环”和“民营医院冬天来临”的观点,五年后的今天,验证此观点。今天的公立医院在国家集采和药品零差价等强势政策的管控下,话语权越来越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民营医院在“倒闭潮”中惶惶不可终日,五年前开始变革的极少数民营医院,至少没有生存压力。
世界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2022年的医疗行业注定会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特撰此文,仅仅表述笔者观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打击骗保、医疗反腐,公立医院在监管中回归
在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前,公立医院往往缺乏监管,在融资、扩新建、盲目购买高大上设备等方面无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公立医院负债超过3000亿。在医保支付支持下,公立医院发展增长10倍,从而出现了“宇宙最大的医院”等等。国家医保局的成立及严管,使其全面掌控了医保支付体系,严控医院贷款、融资等行为下,医保才进入新时代。
在2021年前9个月,全国公安机等重点打击诈骗医保基金犯罪行为,共打掉犯罪团伙25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819名,破获诈骗医保基金案件1246起,追缴医保基金2.3亿元,联合医保部门关停处置医药机构277家。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开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如第五批国家集采共61个中选药品,最高降幅为98%、平均降价为56%。心脏冠脉支架均价从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降幅约93%。
监管来临后,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必须对医保基金实施规范化管理,包括推进支付制度、薪酬和医疗服务价格三大改革。这样一来,公立医院在国家医保局的监管下全透明运营,普遍的医疗回扣和医疗腐败正在被管控。公立医院回归公益,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健康为主要责任,以及国家健康应急保障和承担医学科学的研究任务。但由于国家医保支付无法覆盖公立医院的成本,医院亏损将成为常态。
二、公立医院集采,民营医院难言
很多人误以为我国医疗存在的问题是由市场化引起,甚至包括很多能够影响高层决策的专家都是这样认为的。事实上,我国医疗行业仍然由行政垄断的公立医院主导,几乎其他所有行业都放开了价格管制,但医疗行业的收费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民营医院名义上可以选择自由定价,作为对标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基本上无法超越公立医院的价格。国家医保局集中采购以及药品零差价,对于营利性的民营医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通过国家医保支付,民营医院必亏,这也是这几年民营医院倒闭的原因之一。
截至2021年3月底,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4万个。当然,近十年民营医院基本上是依靠国家医保支付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民营医院“野蛮生长”,难以适应市场化的发展。
医改深水区,民营医院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结构性变革不可避免。找到市场化突破口的小型民营医院或许没有生存之虑。大型民营医院则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之前所有的经营管理经验或将归零,做到以人为本、创造价值、跨界融入,方可找到出路。
三、医生群体面临多维度艰难的选择
笔者曾经假设,我国医疗行业回归正常,需要三个必备条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