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西南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发展向何处?10余位医院管理者剖析学科成长路径

2021-12-21 09:23 健康界

12月18日,由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联合主办,吉利德科学特别支持的“高质发展 全民健康”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研讨会(云南场)在春城昆明圆满举办。

《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明确目标、方向、举措的同时,始终把提高群众看病的获得感重要目标之一。

尤其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国家要求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带动全国医疗水平迈上新的大台阶;建设省级高水平医院,提升省域诊疗能力,减少跨省就医;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发挥公立医院的牵头和引领作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然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在“加速跑”的路上仍有诸多问题,例如,如何打造更高水平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疗资源如何更有价值地调动起来?区域医疗如何达到提专科、保发展、强基层的目标?

正因如此,立足西南地区,12月18日,由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联合主办,吉利德科学特别支持的“高质发展 全民健康”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研讨会(云南场)在春城昆明圆满举办。

会议开场由健康界执行总裁王娜主持,由吉利德科学市场总监及BU运营鲁滨致辞。鲁滨表示,新形势下,国家对医疗健康、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吉立德将积极与各方合作,帮助公众提升健康水平。

从宏观到微观,学科成长的内在逻辑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通过线上方式,带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解读》主旨报告。他首先直指核心问题并给予解答:它是通过变革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随即,他逐一解读了文件中五个“新”的内容,并强调,在建设高水平的临床学科方面,医院要打造领跑国际的优势学科、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如支持多院区发展,提高重症床位比例,增设研究型病床等……

从左至右依次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

每家医院因地处不同区域、面临不同需求,管理方式有共性也有个性。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在《新时期医院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考》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在重点专科建设上的思路——以疾病诊治为指引、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特色专科发展;积极发展专科特色技术,不断加大疑难危重症诊疗比例。“目前,医院已经形成优势学科群,其中包含诸多专科、亚专科,其专科与亚专科形成交叉,以学科群带动学科全面发展。”蒋立虹说道。

中国是肝病大国,各种病毒性肝病均处于高发水平,其中,丙肝发现率和就诊率均不乐观。因此,增强患者和医生对丙肝的认识理解,建立更完善的疾病防治机制和方案刻不容缓。正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以丙肝诊疗为例》的主题分享中指出,丙肝院内漏诊率达到65%,漏治率高达85.8%。在他看来,院内亟待强调对丙肝筛查的重要性,“应筛尽筛”是基本原则。同时,有一个问题值得每位医院管理人员去思考——如何把丙肝的管理人群结合到医疗行为中、检查过程中,“我认为这个保证筛查的关键之一”。

从上级到下级,分级诊疗下的学科发展

在第一轮讨论环节中,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侯建红担任主持嘉宾,4位嘉宾围绕“区域医联体减少病人外转有哪些重点工作和手段?”展开讨论。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永栋:在医疗资源下沉的过程中,应当有所约束和控制,一定要有区域规划作为大前提。同时,医保付费将是改革杠杆,会引导区域医联体以内的牵头医院开始竞争看好一个病哪家花钱少。如何来实现医联体内各方平衡、持续发展,我认为,这个问题要通过医保付费来解决。

上图从左至右依次为: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侯建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永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唐自力、腾冲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江涛;下图为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副院长姜淮芜

腾冲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江涛:第一,是抓住当地常见、多发的患病人群建立医院特色优势科室。第二,在医联体满内,有些事情分步走,如丙肝的基因检测、核酸检测和抗体治疗,由上级医院来做;有效管理病人,就应该交给下级医院来做。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副院长姜淮芜:分级诊疗在四川实施多年,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定位不清楚、体制机制不畅通等,所以我在思考下一步如何做?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强科学内功、转变服务观念;理顺体制机制、整合区域资源等,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利益共享的机制问题。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唐自力:分级诊疗中的下转问题是难题。因此,我们和区域内一家疗养院合作,形成院中院,如医院骨科、胸外科病人就会下转出去,不会让患者觉得在我们医院到处加床从而就医感受不佳。

从外部到内部,学科建设的差异布局

第二轮讨论环节同样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侯建红的带领下进行,6位嘉宾围绕“如何通过优势学科群建设,提升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外转率?”展开讨论。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副院长蒋良双:近段时间,医院调整了学科结构,加强了救治学科的建设。比如半个月前,医院成立了重症学科,分为两个病区——肝病和艾滋病。同时,我们改变以往以内科性质主导,逐步向以外科支撑发展。目前医院的普外、骨科和胸外的发展还不错。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石荔:医院的竞争就是学科的竞争。如何加快学科建设、完善人才梯队、提升医院品质,是每一个医院管理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地处气候相对恶劣的西藏,我们医院是通过“以院包科”的方式。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人民医院、北医三院等知名医院联动,全面带动了专科建设,特别是既往医院最薄弱的心胸外科,目前经过发展,已经可以达到西部平均水平。

左一: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石荔;左二: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副院长蒋良双;左三: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正林;右图从左至右为: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罗恒;昆明市儿童医院院长张铁松;芒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时允

昆明市儿童医院院长张铁松:在学科发展中,我们非常注重平台建设,这也是吸引人才的资本。而吸引人才在我们医院比较困难,所以采用了柔性方式——立足人才培养的同时聘请了大量专家作为客座教授,这样的效果发挥还是比较可观的。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罗恒:2015年,我们医院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建立了心血管疾病的学科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从2015的15%,降低到了当前的3.6%。我的感受是:一方面,要做到一个地州的优势学科群没有政府指导是做不下去的,另一方面,胸痛中心建设起来后,一定要把关键技术覆盖到基层卫生所和卫生员,从而实现真正辐射。

芒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时允:二级医院如何去做好学科建设?我的思考是“错位”发展。别人强的科室,我们可能要做,但我们不要重点去发展,要发展我们自己医院特有的专家或者是特有的专科来引领医院的发展。这或许才是二级医院的出路。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正林:再穷不能穷学科。我们医院紧紧围绕重点人群实行“专病带专科、专科带学科”的方式,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学科建设背后实则是人才建设,科室负责人也要有作为、主动谋划和思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院,发展,医疗,区域,建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