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即破发,罕见病新药企业还值得期待吗?

2021
12/13

+
分享
评论
量宝 / 健康界
A-
A+

第一家罕见病上市药企出道即破发,并连续两天下跌,市场透露出哪些信息?好赛道何时起飞?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刚在港交所上市的北海康成,被称为罕见病独角兽。根据公司官方说法,这是一家新药创制公司,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罕见病药物和罕见肿瘤特药。

根据招股书,北海康成已打造一个由13个药物资产组成的全面管线,包括三种已上市产品、四种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一个处于IND准备阶段、两个处于临床前阶段及三个处于先导识别阶段的基因疗法产品。

上市产品中, 2020年9月上市的海芮思是罕见病黏多糖贮积症(MPS)Ⅱ型国内首个酶替代疗法药物。海芮思目前并未进入医保。据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见病关爱中心创始人郑芋介绍,海芮思用药患者每年的药费在100万到200万元,而且需要终生用药。但查阅公开资料,海芮思在国内多地“惠民保”中已被纳入保障目录。

罕见病成为跨国公司和新药企业必争之地。第一家罕见病上市药企出道即破发,并连续两天下跌,市场透露出哪些信息?罕见病药企还值得期待吗?

赛道趋热,企业太少

黏多糖贮积症患儿发病年龄在 6 个月到 6 岁不等,预期寿命存在很大差异,病程严重的患儿平均寿命只有 10 岁。《中国黏多糖贮积症患者生存报告》显示,经过确诊后,在国内MPS患者组织正式注册的患者为378名,其中儿童患者约占84%。

黏多糖贮积症共发现 7 种分型,致病基因 11 个。其中 Ⅲ 型和 Ⅳ 型又分别有 4 种和 2 种亚型。发病原因是自身无法生产能够代谢黏多糖的酶,造成黏多糖在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内堆积,到一定程度后随即发病

来源:《从黏多糖贮积症剖析中国罕见病患者生存现状》报告

黏多糖贮积症的7种分型中,黏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的特效药“艾而赞”由赛诺菲于2020年6月带到中国。艾而赞自2003年首次获批以来,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全球累计惠及1000余位MPSⅠ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艾而赞由罕见病药企拜马林制药(BioMarin Pharmaceutical Inc.)制造,健赞通过与拜马林的合资企业销售艾而赞。

2011年,赛诺菲斥资201亿美元收购健赞,完成了全球生物产业历史上第二大并购交易,赛诺菲也一举成为全球主要罕见病药物生产企业。

在国外,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者可使用药物是由夏尔(目前属于武田)生产的Elaprase(Idursulfase)。该药于2006年7月通过FDA批准上市,于2007年8月获欧盟批准上市。作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药物之一,平均每位患者每年花费56万余美元,2020年Elaprase的全球销售额高达6.29亿美元。

而在国内,Ⅱ型患者可用的海芮思注射液是韩国绿十字公司(GC Pharma)开发的重组人艾度糖醛酸-2-硫酸酯酶(IDS)酶替代疗法。2019年,北海康成与GC Pharma签署了海芮思的大中华区独占许可协议。目前,海芮思被纳入中国首份罕见病药品清单。

2021年, II型出现新疗法。Izcargo是世界上首款获得监管机构批准,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的酶替代疗法。2021年4月13日,JCR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已经批准Izcargo(pabinafusp alfa)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I型。

黏多糖贮积症IVA型的唯一药物Vimzim则是美国百傲万里制药公司(BioMarin Pharmaceutical, )旗下产品,并由百傲万里上海公司引入国内,于2019年获得NMPA批准在中国上市。

黏多糖贮积症用药是罕见病药物的缩影。在这条赛道上,跨国公司卡位、本土药企也已入局。黏多糖贮积症患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少数几家企业与医生一起服务于全球黏多糖贮积症患者。

近十年来,赛诺菲收购健赞,武田并购夏尔,阿斯利康并购亚力兄制药,默沙东收购Acceleron Pharma,罕见病药物研发关注度持续升温,吸引了一众跨国药企巨头通过并购罕见病新药研发公司持续加码。

国内罕见病药企除了领跑的北海康成已上市之外,琅钰集团、锦篮基因等都还在较为早期的融资阶段。“罕见病研发的问题不是企业太多,而是企业太少。行业需要合作,需要抱团。”琅钰集团CEO向宇认为。

罕见病用药涌现中国力量

十余年来,医药海归们在回国创业潮中,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薛群带领的北海康成团队选择罕见病领域,其团队本身就有着曾经的罕见病龙头健赞浓浓的影子。

北海康成董事长兼CEO薛群、副总裁兼全球研究主管朱云祥、首席战略官及代理首席医学官Gerald Cox都曾在健赞任职。而其余成员也都曾就职于跨国药企,如中国区总经理陆义骏曾任职武田,临床开发及医学事务副总裁柯玉雄曾在夏尔工作。

北海康成的多轮投资机构、重要股东启明创投执行董事陈侃介绍,2014年,启明创投领投北海康成A轮融资时,团队是决定投资的重要因素。

“薛群博士带领的团队,在新药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上都非常有经验,并且同时熟悉中美两边的生物医药生态系统。有这样能力的团队,在当时的环境中并不多。”

根据北海康成招股书,预计中国罕见病药物市场将急剧增长,由2020年的13亿美元急速增至2030年的2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4.5%。

但2008年前参与罕见病研发的企业寥寥无几,仅有以罕见病切入,主打技术平台的瑞博生物和布局罕见病领域的兆科药业,直到2015年之后才有更多的本土企业布局罕见病行业。

比如,五家和基因在2015年成立了瑞希罕见病基因治疗技术研究所,荣昌生物在2017年泰他西普视神经脊髓炎临床二期开启;康方生物和信达均于2019年对外披露了其罕见病项目临床进展……如今,和铂医药、百奥泰、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再鼎医药等公司均在罕见病领域有所布局。

而专注于罕见病领域的生物技术公司/以罕见病为切入的技术平台公司也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

2019年,本土罕见病药物研发公司曙方医药A轮融资获得礼来亚洲基金和晨兴创投的投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北海康成,罕见病,拜马林,赛诺菲,锦篮基因,琅钰集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