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在路上,民营医院能否分得“一杯羹”?
公立医院高质量犹如民营医疗发展行业中的一条“鲶鱼”,将搅动整个行业的生态,也是对民营医疗能否高质量发展的一次考验。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10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又细化了发展目标、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明确了2025年前的发展规划。这两份纲领性文件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遵循、目标计划和实施举措,必然会引领公立医院发展进入新阶段,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建设水平等全面提升。那么,作为民营医院,能否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分得一杯“羹”,是不能直接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
一、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的医疗质量。谈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许多人会认为医院是治病救人的专业服务机构,医院的高质量就应该是医疗高质量,只有把医疗质量提上去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才有落脚点和支撑点。不可否认的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医疗高质量,但如果只把医院高质量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医疗高质量,就显得有些片面和“一厢情愿”了,最主要原因是医疗高质量本身需要医院的高水平管理、高能力团队、高配套硬件等多个因素来促成。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医疗高质量作为系统的功能体现,需要诸如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等多个要素,以及外部的经济、政策、文化、社会等环境协同来实现。医疗高质量是一种系统质量,不从系统或者关注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形不成医疗高质量的。碳原子的排列组合不同,组成的结构就不同,最终呈现的物质特性就会千差万别。这个道理应用于医疗高质量系统也是适用的。
正是由于医疗高质量的系统特性,为达到或实现医疗高质量目标,在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的举措中,着眼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落后的医疗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遵照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的规律,国家给公立医院定了八项任务: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实施医院管理提升行动、实施临床科研提升行动。这八项核心任务均是围绕提升大医疗质量开展的。因而,对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本质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代表民营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格局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加之,围绕在公立医院周围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等机构的公立属性,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也不易撼动。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抓住了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就等于整体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会惠及更多的百姓,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公立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从微观上看,公立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会带动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质量提升,但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民营医院行业,根本原因在于民营医院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换一个角度,就算政策层面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覆盖面扩大到民营医院,民营医院群体很难完成同样的任务。以上面的八项任务来说,无论在临床重点专科群、智慧医院、临床科研、人才队伍等目标建设上,民营医院群体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和差距。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既有社会制度层面上的“先天”缺陷,也有民营医院自身发展方式的“后天”不足,有些差距是难以逾越的。相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及民营医疗发展的新动态,反而给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面临新一轮的生存危机。
一是患者“回流”问题。目前,公立医院医疗体系存在着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县、乡、村三级分级诊疗体系作用发挥不好。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计划的推进,尤其是网络医院的建成,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陆续下沉,一些原先在民营医院就诊的患者会因为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回流到公立医院就诊体系,削弱了民营医院的病源拓展空间,分走了原本属于民营医院的“蛋糕”份额。
二是人才“归巢”问题。近年来,公立医院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福利待遇和发展平台成为许多拨尖人才的首选入职地。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大型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收入已经让一些民营医院相形见绌、自叹不如。公立医院的中层骨干人才,民营医院不但挖不动,也挖不起。只有把眼光放在被公立医院“淘汰”的一线医务不员,被公立医院“退休”的专家人才,但随着公立医院薪酬体系的改革,以及后疫情时代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的落地,公立医院的薪酬吸引力和大量的专业人才需求,会从院校毕业生和退休人员两边同时使力,加入到抢占民营医院医疗人才的通道,而且有可能让民营医院的一些“顶级”专家回流到公立医院系统,甚至有可能成为公立医院的人才输送基地。
三是品牌“削弱”问题。患者的回流、人才的归巢,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发力。患者流失会让民营医院失去了原有的市场或者市场萎缩,没有持续、稳定的患者输入,直接的影响是医疗收入的缩减,会让大多数原本困难的医院财政雪上加霜,进而又影响到人才的引进和保留,控制不住专业人才的流失,最终有可能多年积累的品牌慢慢消融。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必然导致公立医院的经营能力提升与品牌更进一步强化,对民营医院的品牌建设产生冲击。
四是赢者“通吃”问题。从现有医疗服务机构类型的格局来看,未来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围绕疾病的诊治进行,以保障患者的基本医疗为主。对于患者的多元化医疗需求不可能全部满足,留给了民营医院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医疗行业是一个福利、公益事业,又与社会、经济等政策挂钩,加之近年来实现的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民营医疗行业内部经历了又一次洗牌,必然有新的“幸存者”。这些幸存者肯定是行业佼佼者,他们对患者、人才、资源的吸引、吸收能力较其它医院明显增强,逐渐会形成龙头、寡头,加剧了马太效应,可能会造成赢者通吃的现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