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专科会丨探寻专科迭变,第十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启幕
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也必然要融入“数实融合”的时代大潮,唯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气温20多度的广州,秋意渐浓,又到了收获的季节。2021年10月29日,由健康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南方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暨附属南方医院建院8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广州启幕。来自全国的医界专家,在此分享医院专科建设精髓,探索专科发展之道,探讨未来专科的组织模式。
2021年被称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元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从业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公立医院要实现“四个创新”和“三个转变”,重心必然转向临床专科建设与管理。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也必然要融入“数实融合”的时代大潮,唯有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由积大制药赞助的医联体颁奖典礼亦在开幕式上举行,相关奖项悉数颁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
作为主办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自创办之初,便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成为国内高水平医院建设、专科发展最重要且最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南方医院能够在80年华诞之际,联合健康界举办第十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为医院建院80周年系列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回望过去,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提到,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自2012年从长沙启航以来,已举办十届。这10年,健康界走过的不仅是论坛每一次的升级迭代路,同时映射的更是中国医院临床专科的蓬勃发展史。第十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举办的时间节点,恰好处于被称为“高质量发展”元年的“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行业内的每一个不同角色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
赵红说,在趋势与创新中,大会选定“数智赋能高质量 专科迭变新格局”作为本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的主题。迄今为止,虽然数智化于医疗,尚无明确的指标去衡量它的价值,但正如信息化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与创新,这项突破空间限制的成就,也正潜移默化地在医疗范畴,不断延展出新的应用、新的价值。
10月30日,既是南方医科大学的校庆日,也是南方医院的院庆日。南方医科大学在70年的奋进中实现稳步发展,如今桃李满天下,声势日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熊梦辉提到,公立医院正处在深化医改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本次大会上,管理者以及专家所分享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必将给大家提供很好的借鉴,为我国专科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和活力。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熊梦辉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选择在线上与大家见面。郭燕红表示,加强临床专科建设,要“顶天、立地”。
“顶天”,即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学术优势明显的“国家队”,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立地”,则是加大对基层和中西部地区支持倾斜力度,平衡优质资源区域分布,通过专科建设,发挥横向联动、纵向带动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
在谈到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时,郭燕红说,我国要建立专病联合诊疗的有效模式,同时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争取在手术机器人、新医学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对于医疗质量安全问题,郭燕红着重表示,医疗质量安全始终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核心,也是医疗机构和临床专科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大家要将医疗质量安全作为核心工作,将其融入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加强管理、改革创新等方式,提升临床专科的安全水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李国新为现场嘉宾带来了自己对于研究型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思考。他反问,为什么要建设研究型外科?这源于病人日益趋高的需要,大学附属医院的使命,医学追求卓越的本性,以及牵住学科发展的“牛鼻子”。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李国新
李国新说,临床医生做研究,不意味着整天泡在实验室,病房就是研究场地,手术室才是真正的实验室。
“要长期坚持,而不是很勤奋地原地打转。”李国新说,思路决定出路,想法要好,天天想不行,要有办法,要做设计,行动才有答案,人还要有见识和格局,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
《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即将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该所所长高解春针对临床创新为大家带来自己的真知灼见。高解春提到,中国让世界公认的临床创新贡献屈指可数,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
对于医院管理发展的未来,高解春提到了三个趋势:首先,以学科建设为宗旨的竞争力营造成为第一要务,要鼓励创新、搭建科研平台、让医院学科评估成常态;第二,以学科网络为主体的质量控制替代了传统质控,这意味着要明确质量控制第一责任人,运用好质控监督智能系统;第三,疑难疾病诊治能力和相应的结构调整,将成为必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亦在线上进行了分享。他提到,作为一家新医院,要以世界名院为标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致力于建设成为名医大家荟萃、学术百花争艳、医护至精至诚、员工幸福的世界一流学府型医院。医院还将在现代化的治理下,强化医师和护理配合,持续提高运营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六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在全国遍地开花,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成效。在此期间,健康界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征集和评选优秀案例,促进同行之间交流学习。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刚刚发布之际,第七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即将升级开赛。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王斐在现场连线中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机构迎来新的挑战,大家要去研究新的举措,在工作当中不断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借鉴。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 王斐
“感谢健康界7年来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的工作,感谢大家积极参与到宣传当中,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同道们。期待大家将宝贵经验展现出来,去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和提升就医体验,预祝今年擂台赛圆满成功。”王斐说。
在随后的主题为“未来专科组织模式预测与探索:中心化、平台化、一体化”的高峰论坛环节,多位公立医院管理者分享了自己对专科建设的所思所想。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夏慧敏:多中心多院区的管理,需要给专科发展更多空间,有更多的思路,医院才能把自己的专科经营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一体化建设适合那种在任何院区都需要的学科,比如心内科。在医院的不同学科里,要根据学科性质,医院发展需要、医院管理模式,以及科主任能力水平和配合度,来决定采取哪种专科发展模式。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彬:一个医院想要有好的声誉,就要有强有力的专科作为支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通过努力打造强有力的学科,打造以这些学科为中心、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的模式。在人才培养上,要有统筹安排,梯队建设上,应该有完整的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李文源:专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所以医院专科建设,首先要明确自己学科的地位,要经过学科评估,才能明白自己的定位和状况。这个评估最好是通过第三方去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科进行分类管理。学科管理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作为医院管理者,要选好人,特别是接班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夏家红:专科建设机制很重要。有些专科中心化运行很好,有些中心化名不副实,或者名存实亡,因此未来还要有相互协同的过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大院区副院长张秀来:学科高速发展一定能够给医院带来品牌和声誉,在一定时期,“中心化、平台化、一体化”这三种模式会同时存在,各家医院应根据区域特点,差异化发展。
在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由健康界牵头主办,组织开展了“2021全国医院医联体建设实践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加强医联体建设经验交流分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助力实现各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开幕式上,由积大制药赞助的医联体颁奖典礼举行,数十个奖项悉数颁出。
《2021医联体系列研究报告》在专科会上,首次对外发布。健康界研究院站在研究角度,对这些案例进一步深入挖掘与研究。报告作为专业的行研报告,助力管理者跳出固有思维,迈向更加高效、合理的协同合作,焕发医联体可持续的生命力,以医联体之通,解群众看病就医之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大会官网收看回放:2021第十届中国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