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蓄势待发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请拭目以待!

原创 2021-10-29 19:22 郭俊(特约) / 健康界

至少到目前为止,从很多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行动来看,无论是医疗资源扩容,还是区域资源均衡布局管理,都还没能真正成熟落地。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8项具体行动。这是一项基于巩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积极成果,为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重要作用的进一步升级。

从披露的四个重点建设行动和四个能力提升行动的信息看:促进行动仍处于早期阶段。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若想真正升级,则需要与专业化运营策略团队合作进行。

打造高质量发展长期可持续行动的竞争力是什么?

首先,政策层面提出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动作。如通过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千县工程”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县级中医医院提标扩能项目,这些都是有史以来对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最强有力的升级,几乎囊括了公立医院整体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方向。

此外,国家层面提出要在神经、呼吸、妇产、创伤、心血管、肿瘤、老年、骨科、口腔、精神、传染病等11个专科类别相应设置上,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标杆、打造区域医疗中心高地。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能够凸显大医院具有 “专精特新”的特征。这种特征有益于医院的自我定位与战略诉求持续深化,不断聚焦,更加明晰。有助于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到应用层面,进而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

其次,高质量发展行动布局的逻辑是以“赋能”市级和县级医院为支点,形成医疗服务核心技术高水平的集成。这种生态恰恰可以加速市级和县级医院业务创新的落地,驱动前沿技术继续发展。这几年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虽有新的改善却并不惊艳,大多缺乏持久的资源和耐力。尚还需要进行更多医疗服务功能支持的兼容性和可用性的改进。

对于高质量发展行动所包含的高期待,需要如何支撑?具体来看三方面。

第一,构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造血机制,促进医院与健康需求共生的资源耦合。

众所周知,设计一家医院高质量建设发展计划很容易,然而实施一个活生生的行动策略则要煞费思量。那么,医院的医疗服务生态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医疗服务行动的再改善,不仅是医院功能的利益再分配,更重要的是,将富有活力、引力与魅力的医疗健康产业,自然融入医院的肌理中,培育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医疗服务质控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利用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断巩固生机动能,依托医院文化与公共空间的融合,营造有尺度的规划,有温度的更新,来探索临床重点专科群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医疗健康产业能够助力医院形成开放、流动和高效的价值融合,其行动之关键在于促进跨界合作的机制整合,政府、行业、区域、关联医院之间形成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培育一批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低成本的新业态,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发展机制及多区联动、互补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而这个关键恰恰是很多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隐形痛点。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医院应深植于以创造力为核心驱动的土壤,医疗服务供给由规模化生产逐步转向培育新场景、新生态、以及个性化定制生产,这将有效优化医院的既有空间品质,提升医院空间在资源集聚层面的推力。

第二,促进区域发展的文化融合,构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集体记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管理
VI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