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最新研究!揭示调控焦虑和恐惧新神经回路

2021
10/13

+
分享
评论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A-
A+

研究结果表明,在mPFC中有两个自上而下的对抗的神经回路,用于高效和精确地调节焦虑状态。

2021年7月15日,高天明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影响因子14.808)上发表了题为“Distinct projections from the infralimbic cortex exert opposing effects in modulating anxiety and fear”的研究论文。基础医学院高天明教授为通讯作者,陈翌华博士为第一作者。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前额叶皮层的两个下行神经回路,在调节焦虑行为和恐惧记忆中发挥截然相反的作用。揭示了认知调控情感的关键神经环路,为治疗焦虑障碍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清楚,临床上使用的抗焦虑药存在有效率低、副作用大、停药后高复发率以及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等问题。除了药物治疗外,最常使用的是心理治疗,其中以认知-行为疗法(CTB)使用最广。CTB尽管疗效比较明确,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获得该疗法,且该疗法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许多患者往往中途放弃。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提示,前额叶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可缓解部分患者的焦虑症状。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这些非药物疗法均依赖于调节认知功能的高级中枢—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通过其下行神经环路以实现对焦虑情绪的控制,但目前对mPFC调控焦虑的下行神经环路知之甚少。

缘下皮层(IL)为mPFC脑区的重要亚区,是大脑内情绪情感调节环路中关键的上游脑区。使用顺行示踪病毒,发现IL投射到丘脑、中缝背核、基底外侧杏仁核、中央杏仁核(CeA)、终纹床核、外侧隔核(LS)。通过光(化学)遗传技术调控上述投射环路,发现IL-LS回路促进焦虑相关行为和恐惧相关僵直反应,IL-CeA回路则发挥抗焦虑作用和减轻恐惧作用。进一步结合逆行示踪、膜片钳记录等方法证实,IL到LS或CeA的投射为单突触投射。值得注意的是,IL-CeA 投射还对应激引起的高焦虑发挥自上而下的控制, 激活IL-CeA环路后能够逆转应激引起的焦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mPFC中有两个自上而下的对抗的神经回路,用于高效和精确地调节焦虑状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chenxiaoyue@hmkx.cn
关键词:
南方医科大学,神经回路,焦虑障碍,抗焦虑药,缘下皮层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