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21
10/09

+
分享
评论
中共三明市委 三明市人民政府
A-
A+

包括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闽西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等6项主要措施。

附件4

三明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有序分级诊疗秩序,做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建立帮扶合作关系,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与市第一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共建为契机,依托其雄厚的技术力量、顶尖的医学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市第一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组团式”带动全市学科群协同发展,提升我市医疗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降低患者转诊率,减少患者跨省、跨区域就医,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二、主要措施

(一)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推动市第一医院与中山一院、入驻福建省内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合作共建关系,打造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心,提升优势专科水平,形成在区域内具有较强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管理“高地”,基本满足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1.打造优质医疗品牌。市第一医院加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医院”,首批设立3个中山一院“名医工作室”,扩大市第一医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做特做优重点专科。通过中山一院临床专科“一对一”对接、骨干专家驻点、远程医疗指导等形式,首批重点帮助、指导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骨显微外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等专科的发展,将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做强、优势专科进一步做优、薄弱学科补齐短板,打造呼吸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病、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心。

3.提高医院管理能力。中山一院选派1名业务或管理骨干到市第一医院挂职担任副院长,参与医院管理;选派具有医院管理、医院体系建设以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经验的干部驻点帮扶,帮助市第一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市第一医院分批次选派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含副院长、职能科长、科主任等)到中山一院进修培训,合作期内完成60%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

4.推进生态新城分院示范医院建设。通过中山一院在学科布局、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管理等方面指导、支持和帮助,共同建设好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打造具有较高运营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的示范医院。

(二)建设闽西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特色工程、资金分配等方面的支持;与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成闽西北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1.推进中医中药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列入全国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支持中药制剂科研楼、康复与治未病中心大楼等项目申报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支持在三明建立若干个“中医名师工作室”“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

2.提升中医中药服务能力。争取广安门医院从管理指导、学科建设、技术平移、人员培养、科研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突出睡眠医学、康复医学、骨伤、耳鼻咽喉、脾胃病、肛肠、中药制剂等中医重点专科和优势特色专科建设,提升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整体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三)推进专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提升支持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和市皮肤病医院改扩建。推进市台江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皮肤病医院与国内高水平专科医院合作共建,重点发展严重精神障碍防治、产后康复、中医妇幼特色保健、中医皮肤和医学美容等,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专科。积极推广市皮肤病医院院内制剂的使用,允许在全市技术协作、对口支援的医疗机构内调配使用。

(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抓住国家卫健委“十四五”期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时机,创造机会促进条件成熟的二级医疗机构逐步提升到三级医院的能力水平。同时,分期分步在县级医院遴选一批临床专科,通过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打造成诊疗技术水平处于同级医院领先、有一定影响的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

(五)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能力建设

1.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优化二级及以上医院发热门诊的服务流程,配齐功能区域内各项设施设备,实现发热门诊全封闭就诊服务。

2.完善传染病救治服务网络。规划新建规模300张床位的三明市传染病专科医院;按30万人口以下的县不低于20张,30万—50万人口的县不低于50张标准,完成县(市、区)至少有1所综合医院传染病区或分院建设。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按1辆/3万人口的标准配备救护车,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配备负压救护车。

3.提高公立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能力。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按照“可转换”的要求,进一步改造优化医院建设布局,合理配置急诊、检验、影像等医疗功能,预留扩建传染区所需的“三区两通道”,配备符合规范标准的检验、影像、急救、核酸检测设备。加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二级综合医院按照编制床位5%—10%、三级综合医院按照编制床位10%—15%的比例进行设置。同时,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区参照国家建设规范设置负压病房、负压隔离病房以及负压重症监护病房、负压手术室、负压产房等。传染病专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规范设置不少于重症监护室床位40%的负压病房床位。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使市第一医院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6万份,全市具备2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能力。

(六)强化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1.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完善三级医疗质控体系(市级质控中心—县级质控中心—基层单位质控员),建立医疗机构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同时,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经费作为学科、学会和质控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各项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建立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安全与风险管理,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利用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风险分担形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三、组织保障

(一)用好用足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增强担当意识,主动作为,努力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技术优势,促进我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更好地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二)争取项目支持。科学制定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围绕中央和省上政策导向、项目重点,策划生成一批项目,抓好项目立项、初步设计等编制报批,同时,储备一批项目,积极对接项目落地。加强要素保障,序时推进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建设如期投入使用。

(三)强化监督检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评估制度、激励机制和约谈制度,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党委书记(院长)目标年薪制考核关键指标,对医疗质量管理先进的医疗机构和管理人员予以表扬和鼓励;对发生重大或者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或者未按要求整改的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通报,依法处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三明,医改,三明医改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