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创新引领下,现代医院发展有哪些革新思路?

2021
09/17

+
分享
评论
白雪 张玉罗 / 健康界
A-
A+

9月16日,“2021现代医院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四届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于杭州顺利召开!

回首“十三五”,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展望“十四五”,医学科技创新迈向更高台阶。新形势下,推进医学创新越来越成为公立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素,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学科负责人及临床医生们投身其中,以实际行动助力医学创新的进步。

活力杭州感知创新,9月16日上午,“2021现代医院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四届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圆满举办。本场大会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由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临平区国家级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健康界共同联合主办,共同展望“医学创新”的蓬勃未来。

开幕式上,国家相关部门领导、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领导、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临平区国家级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等多位领导与嘉宾出席并发表致辞,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顾华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联袂主持。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俞新乐、陈智慧、应彩虹、赵红、顾华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在致辞中表示,创新是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加强各方各界协同合作,持续推动各层级医疗机构医学创新发展其时已至。未来,医学领域创新链、服务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势在必行。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陈智慧重点提到,医院科技创新是医药产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转化融合发展是医药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整合资源、推进行业产业交叉融合是夯实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临平区国家级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应彩虹介绍到,杭州市临平区位于长三角的核心地带,临平区国家级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汇聚众多先进研究机构与职能中心,不断支持医学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

大会期间,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分别与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和中医药成果转移转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市儿童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单位与企业签订成果转化与合作协议。

创新为翼成就医院发展

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

主论坛由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担任主持嘉宾,在机械工程领域深耕多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来到现场带来见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通过线上连线分享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

谭建荣院士:人工智能助力医疗走向未来

围绕“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主题,谭建荣院士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起源、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报告,并以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为例进行了详细讲解。谭院士介绍到,人工智能与医疗医工融合需要深度学习算法、增强学习算法、模式生态算法、机器视觉算法、数据数字方法、知识工程方法、自然语言理解与类脑交互决策八大基础。在新的信息技术的驱动下,针对当下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远程医学将成为重点研究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

于金明院士:创新为擎铸就医院高质发展

于金明院士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作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引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于院士介绍了我国医院体系的历史变迁,重点讲述了医院发展应加强人才、学科与文化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只有医院高质量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创新思维是改革成功的前提,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做到防控、医疗、改革三管齐下,稳步推进改革落实落细,实现诊疗规范化、高端化、同质化。

各方论道畅想创新未来

从左至右依次为:蔡辉、朱畴文、金阳、俞云松、王竟菁

探讨出真知。第一轮高峰对话中,甘肃省人民医院院长蔡辉担任主持嘉宾,4位嘉宾针对“如何通过构建医院高水平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推动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各抒己见。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院长)朱畴文:创新永远“在路上”,但医院鼓励创新要建立在把握住、利用好现有的规则、知识体系与资源的基础之上。此外,创新到转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转化需要看市场,而不单单只看需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金阳:目前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医院内部创新体系,医生的临床研究成果需要通过论文的形式进行展示,但也应考量成果的实际运用成效。同时,医院的创新亟需医疗健康行业鼓励创新的生态环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俞云松:医学科技创新需要“小生态”与“大生态”,医院在内部可建立以专职科研人员为核心的科研创新转化平台“小生态”,在国家层面建设创新转化平台的基础上,院、校、企等机构合作打造“大生态”。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很多高年资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具有创新的想法,想法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医院层面领导的支持力度。医院可以将医学创新与成果转化融入医生的职业发展中,引导创新、鼓励创新。

第一轮高峰论坛最后,甘肃省人民医院院长蔡辉总结到,创新源自于实践,只要有实践的地方就有创新。创新的出发点是学科建设、医疗建设,其途径是从临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归临床,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从左至右依次为:刘彬、汪辉、程向东、沈贤、李涛

而在第二轮高峰对话中,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刘彬担任主持嘉宾。4位嘉宾则围绕“何为常态有效的临床创新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这一问题发表观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当临床型医院转变为研究型医院,医院的人才评价体系势必需要发生改变。医院在建设医务人员晋升通道时,应更多的把医学创新相关的指标列入考核标准,让有能力、有想法的医生引领医院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汪辉:首先,医院要把临床医生的创新放入绩效考核体系中,鼓励医生开展创新研究。其次,医院可成立临床研究中心,将医院创新项目进行动态评估,以国际前沿发展动态决定项目的可持续性。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沈贤:临床创新评估中可分为三类,一是临床基础研究创新,二是临床技术创新,三是临床相关产品创新。同时,评估体系的建设要找准着力点,比如创新成果是否改变临床诊疗规范与指南、是否有效改变病人愈后等。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李涛:医学临床创新,包括绩效考核的评估,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同时,医院在做科研绩效的创新性评估时一定要具备动态评估相关的维度,适时调整科研创新发展方向,保证科研创新的前瞻性。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刘彬在第二轮高峰对话最后总结到,并非所有医务人员都需要向着医教研全方位进行发展,医院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借助完善的评价体系,从管理层面调动所有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以学科带头人、统领医学家为目标,加强医院中20%的关键人员培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学术会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