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过中秋!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顺利着陆
三个月的“飞天荣耀”,背后是无数航天科学家与工作人员们用一生践行信仰追求,大家辛苦了!欢迎航天英雄凯旋!
9月17日13点34分,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九十余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纪录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平安回家!
如此不易的回归,竟然也需要隔离?这是怎么回事 ?
据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航天员回到北京后要进行身体恢复,一般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其中,医学隔离期约为14天。恢复疗养期大约3个月。在这期间,要将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3个月后航天员如果身体情况良好,就可开始正常的日常训练。
有网友还表示,是不是也和疫情有关系?“航天员总教头”黄伟芬介绍说,“太空出差三人组”落地后,需参照三级隔离制度进行隔离,这与新冠疫情并无关系,是因长期飞行,航天员的免疫力等方面会有变化。采取隔离措施是对航天员的保护。
经常关注航天事业的朋友可能也会发现,航天员成功返回之初,或是坐轮椅或是坐沙滩椅接受采访,专家介绍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长期生活在太空的环境,航天员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骨丢失,立位耐力下降等问题。同时,返回舱返回时速度也很快,在这种强烈冲击作用之下,航天员刚落地时是没有办法站立起来的;
其次,宇航员处于失重环境中,没有重力作为参考,内耳的前庭感受器不再和周围的神经元接触而向中枢神经传输电信号,这样会造成失去方向辨别的能力,并且产生神经系统紊乱。一般情况下,返回舱内的航天员降落到75千米的高度才会逐渐感受到地球的重力,而这15分钟的适应时间难以完全恢复状态,所以航天员出舱回到地面时会感觉自己脚底非常轻,需要工作人员的搀扶;
最后,太空失重的环境会将航天员的体液重新配置。地球的重力会将人体体液更多的聚集到下半身,但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人体体液在上下半身的分配会相对均匀。这种体液的重新配置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是血压偏高的人非常容易引起脑溢血和心血管疾病,在航天员返回地球时,体液又会重新适应地球的环境,加上返回舱的剧烈运动,会给其身体的循环系统造成不小的负荷。
因此,航天员出舱后坐轮椅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大家所关注的航天员回归后身体健康情况,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创下了多个国内记录。其中包括,首次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航天员按计划健身锻炼、记录监测,让身体状况“天地互通”。
在此前公开的视频中,三名航天员互相协助进行健康状况监测的场景,引起网友广泛关注。采血、眼底检查、超声检查、骨密度测试成为航天员防止太空病出现的重要“法宝”。据介绍,在核心舱,除了对舱内温度、湿度、空气压力、微重力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的设备之外,还安装了很多监测航天员身体状况的医学监测设备。比如,常规医监设备可以为航天员在长期飞行中的生理健康状态和功能提供全面有效的医学监督和保障;睡眠监护仪能够采集航天员睡眠时产生的多路生理信号,为航天员睡眠质量做定期评价提供数据;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能够实现对航天员一导心电和二导脉搏的无创监测,协助完成航天员的脉搏量、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等各项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健康监督。
如果航天员出现肌肉疲劳,“太空按摩仪”还可提供按摩服务,对航天员进行电脉冲刺激,协助航天员进行肌肉疲劳恢复和肌肉力量训练。至于航天员的心理状况,“太空医院”还会把相关指标发送到地面,由专家适时进行心理干预。
据最新消息透露,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身体状态一切良好。三个月的“飞天荣耀”,背后是无数航天科学家与工作人员们用一生践行信仰的追求。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大家辛苦了!欢迎航天英雄凯旋!刘伯明生日快乐!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央视新闻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