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生理学奠基人林可胜!协和百年日为“可胜大楼”揭牌

2021
09/13

+
分享
评论
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
A-
A+

林可胜先生是中国科学界、医学界巨匠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英雄,他从科学、学科、爱国三个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1年9月1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京举办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建系100周年纪念活动,并为新命名的“可胜大楼”揭牌,共同回顾协和生理学系百年发展历程和精神传承,致敬以林可胜先生为代表的几代生理学系人为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致敬百年,赓续华章。

2021年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落成100周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5周年,也是生理学系建系100周年。林可胜先生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首位华人教授、系主任,是中国生理学的奠基人,在消化生理学与痛觉生理学领域成就卓越,为我国生理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林可胜先生作为忠诚的爱国华侨,为抗战救护立下了不朽功勋。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指出,林可胜先生是中国科学界、医学界巨匠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英雄,他从科学、学科、爱国三个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肠抑胃素”,开中国人发现激素之先河。对痛觉生理,特别是对认识阿斯匹林镇痛机制有卓著贡献。他的学术研究领国际科学之先。

二、在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林可胜先生是协和生理学系首位华人系主任,但他的贡献远远超越了协和生理学系本身,他培养的大批学生对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创建的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生理学杂志》成为近代中国生命科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生理学科是生命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多学科的发源学科,由于其卓著功绩,林可胜先生堪称“中国生命科学之父”。他曾担任协和医学院行政“三人组”成员,领导协和医学院的建设发展。抗战后,他创建了国防医学院。

三、林可胜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在抗战中建成中国战争救护和防疫体系,担任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长,并利用其国际声望募得大批捐款和医药器械,为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周美玉、周寿恺等一批协和人追随在他的身边,英勇奋战,忘我工作,充分体现了协和人的爱国情愫和民族气节。

王辰讲到,在协和医学院落成百年和学校生理学系成立百年之际命名“可胜大楼”,之前,院校已命名了“吴宪大楼”,院校的师生在以生理、生化两位大师的名字命名的平台上从事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工作,相信会从中受到精神启迪和激励。致敬林可胜、吴宪等使协和成其为协和、使国人骄傲于世人、使人类得医学福祉的大师,我们会在新百年承担起“建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的历史重任,为国家昌盛、民族复兴、人类幸福而努力工作。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刘德培院士在讲话中指出,林可胜先生集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生管理专家四家于一体,都做出了出色贡献,是未来协和培养的目标。缅怀林可胜先生,要学习他的科学家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在讲话中指出,在当年的困难条件下,林可胜先生在学科建设和爱国抗战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于协和年轻一代有很多启示意义;希望协和接下来培养更多的“林可胜”式人才,继续推动协和生理学科发展。

林可胜先生的孙女发来视频,深情回顾了祖父为医学科学事业和爱国奉献的一生,并对以祖父名字命名大楼表示感谢和祝愿。中国生理学会前理事长、现任监事长王晓民教授,中国生理学会现任理事长王韵教授和《生理学报》主编管又飞教授代表中国生理学界对“可胜大楼”挂牌仪式表示祝贺。几位领导提出,林可胜先生献身科学、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锐意改革、舍身报国、以天下己任的爱国大义,是中国科学家的典范之一,值得协和人和全国的科学工作者学习;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促进协和的生理学系乃至整个中国生理学事业走向更大的辉煌。

生理学系前主任文允镒教授、许荣锟教授,谢益宽老教授,生理学系张宏冰教授深切缅怀了林可胜先生,并回顾了协和生理学系对中国生理学科的贡献以及生理学系近年的发展情况。青年科研人员代表杨沛然,学生代表吴玉婷表达了对林可胜先生和生理学系以及协和医学院百年历史的崇敬之情,表示要传承协和人敢为天下先的科学探索精神,传承甘当人梯、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继承和发扬医学院优良传统,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新贡献。“烽火仁心——抗日战争中的林可胜暨协和人的战地救护展览”得到华侨博物馆大力支持。本次活动由王健伟副院校长和程涛所院长主持,程涛所院长在总结中指出,协和生理系的发展和中国整个生理学科、乃至世界生理学体系都密切相关,要用新时代的眼光和思路科学规划生理学系,促进学科新一轮发展。院校领导、所院领导和生理学系教职工50余人参加了活动。

林可胜事迹材料

林可胜(1897—1969),祖籍福建海澄县鳌冠村(今厦门市海沧区),新加坡华人科学家。父亲林文庆是新加坡著名医生和社会活动家,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私人医生,是厦门大学的创校校长。林可胜先生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中国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在消化生理学与痛觉生理学领域成就卓越,为我国生理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林可胜8岁被送往英国爱丁堡读书,1913年考入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在英国南部朴茨茅斯附近的军医院做外科助理。长达4年的战地救护实践,为他后来在祖国创办救护总队,积累了极其宝贵的战地救护经验。一战结束后,林可胜返校复学。他以优异的成绩,于1919年连续获得医学内科和医学外科学士学位,并留校任生理学讲师。1920年至1924年,他又先后获得哲学博士与科学博士学位。1923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爱丁堡分会会员,美国生理学会会员,在欧美生理学界名声鹊起。

1925至1935年,林可胜任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主任,1935至1937年,担任协和医学院三人领导小组成员,执行院长职务。林可胜在协和工作的1920至1930年代,是协和医学院的黄金时代,被中外誉为中国现代医学的摇篮。在这个比照欧美最先进医学院为蓝本的研究型学校里,一流的设施与一流的管理理念,让林可胜如鱼得水,成就如涌泉般喷薄而出。50余篇论文相继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尤以“肠抑胃素”最为著名。1926年,林可胜创办中国生理学会,出任首任会长。翌年,创办会刊《中国生理学杂志》(英文版),任首任主编,在林可胜与协和同仁的努力下,《中国生理学杂志》迅速成为国际生理学届重要学术期刊,得到欧美同行的青睐。协和医学院以培养医届领袖为办学宗旨,作为生理学系主任林可胜不负众望。他在协和医学院12年的教职期里,不仅培养了协和史上最富盛名的一代医学生,还为国家培养了第一代生理学青年才俊。如:冯德培、卢致德、柳安昌、徐丰彦、沈其震、贾国藩、易见龙、李茂之、王世浚、沈诗章、徐庆祥、陈梅伯、黄仁若、李落英、汪堃仁、李宗汉、谢维铭、孟昭威、吕运明、周宗琦、刘曾复、丁延介、王志均等等。此后,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里,开启现代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林可胜当之无愧为中国生理学届的一代宗师。

同时,林可胜先生作为忠诚的爱国华侨,在长城抗战,特别是“七七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担起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长的历史重任,为抗战救护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医学院,生理,协和,林可胜,王辰,院士,可胜大楼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