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脑卒中筛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实践

2021
08/23

+
分享
评论
郭万里 /  中国数字医学
A-
A+

切实有效提升了脑卒中防治管理效率,降低了区域内脑卒中的发病率。

为区域内居民提供脑卒中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服务,控制区域内脑卒中患者发病率。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大数据分析,根据居民体征及病史信息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实现了区域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对高危患者进行筛查和随访管理,建立了区域内脑卒中高危对象管理队列、对发现的脑卒中严重患者进行预约转诊。切实有效提升了脑卒中防治管理效率,降低了区域内脑卒中的发病率。

1.引言

脑卒中目前在我国城镇居民死亡原因中已高居首位,开展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既必要又紧迫。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的通知》(沪卫计疾控〔2016〕10号),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市脑卒中预防和救治工作,2016年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组织制定了《上海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方案》,并开发了脑卒中高危筛查信息系统,但该系统是独立系统,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利用区域卫生平台进行大数据筛查,也不能提供筛查单位与二级医院脑卒中诊疗中心的双向转诊服务,2018年徐汇区为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在上海市脑卒中高危筛查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了区脑卒中筛查信息系统。

2.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及区域脑卒中筛查系统的建设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区属医疗机构内完成了基础信息化改造,搭建了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基于HL7标准的数据存储和区域协同,统一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传输与共享,实现了区域内医疗机构间的无障碍信息交互。区属医疗机构依托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实现了区属医疗机构之间健康档案的调阅共享,部分检验检查数据互联互通互认。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区域脑卒中筛查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区域脑卒中筛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利用区域卫生平台大数据,根据居民体征及病史信息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为居民提供脑卒中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服务,控制区域内脑卒中患者发病率,切实有效提升脑卒中防治管理效率,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3.建设思路

整体架构

区域脑卒中筛查系统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推进慢病防控工作的一个典型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优势,系统在技术架构上采用B/S架构、基于配置管理,有效解决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与区卫生信息平台对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脑卒中诊疗中心-区疾控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医防融合模式。建设模块包括:针对脑卒中的大数据筛查、高危人群登记、智能提醒和随访管理等(图1)。

图1 脑卒中筛查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系统支持医生电脑(Windows7及后继操作系统)使用系统应用和数据库服务运行环境为Linux Centos 6.7操作系统。应用开发采用Java语言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支持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同时支持SOA(面向服务架构),支持跨平台部署,提供了服务管理的方法和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中进行服务交互的功能,基于Web Service技术对各系统进行集成,有效解决了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具有高兼容性、可扩展性。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微软结构化查询服务)数据库系统。

4.应用实践

区域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流程图

筛查工作流程图见图2。


图2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流程图

大数据筛查 

区域脑卒中筛查系统每天自动从区卫生信息平台、区疾控系统等平台获取患者健康档案信息,按照脑卒中高危人群标准抽取有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肥胖、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脑卒中既往史及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既往史的人群数据,筛选出满足八项高危因素中三项的人群,加上有脑卒中既往史及有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既往史的人群判定为脑卒中高危疑似对象。并根据疑似对象的居住地址自动分拣推送到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医生提供了一个发现本社区属地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途径。

高危人群登记 

社区医生对大数据筛查的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特征的患者进行登记上报。

如果区域居民到二、三级医院就诊,医生初步判断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可以对该居民进行初筛登记,系统根据居住地址自动推送到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提醒会提醒社区医生进行核实,对高危人员进行核实登记。

智能提醒与双向预约转诊 

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智能提醒功能获取居民的病史、体征等基本信息,根据居民的状况,给予脑卒中业务开展的提醒,包括脑卒中筛查登记、高危随访等工作,随访内容根据居民的高危情况自动判定,优先从区域卫生平台居民健康档案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记录中自动获取。

社区医生可为患者进行二三级医院检验检查预约和转诊服务,二三级医院医生可为患者预约相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随访,门诊病历和检查检验结果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应二三级医院实现共享调阅和互联互通互认。

与市级脑卒中防治体系对接 

区域脑卒中筛查系统以数据传输方式和市脑卒中防治网络对接,根据市脑卒中防治网接口标准获取市级向下转诊数据和推送数据。达到市、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

5.应用后效果分析及实际运行情况

应用后效果分析 

系统正式上线后,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筛查,获取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数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危人群进行初筛之后,系统与区域双向转诊系统对接,医生为需要转诊的患者提供区域内二三级医院的精准预约,患者只要拿着转诊单即可前往转诊医院脑卒中筛查专病门诊就诊,比起患者自行去神经内科就诊,更有针对性。并且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在社区和转诊医院实现了信息共享,实现了对患者闭环式精准施治的健康管理,实现了区域内居民慢病防治的分级诊疗,慢病业务互联互通。为区域脑卒中诊治水平的提高,诊疗方案和随访建议的信息共享、上下联动提供了帮助。

实际运行情况 

脑卒中筛查系统2019年6月初上线,已完成初筛7万余例,筛查出高危人数近2万例,双向转诊8 000余例,平均每天新增筛查200例左右。系统上线后,通过不断完善大数据筛查功能,同时加大对居民的宣传科普力度,参加初筛的人数不断增加,但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数量呈下降趋势,高危人群上转到二三级医院的比例有所提升,达到了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预期效果,降低了卒中发病率。

6.结论

慢病综合防控建设,是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要抓手,在脑卒中筛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心血管等其他慢病的综合防治和全专融合系统的建设。同时随着区域医疗数据的增多,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医疗数据应用的研究,也非常必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chenxiaoyue@hmkx.cn
关键词:
脑卒中筛查系统,慢病,综合防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