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袭来时,郑大一附院信息处是如何应急的?

2021
08/18

+
分享
评论
相海泉 董慧 / 健康界
A-
A+

“‘双活’系统在这次灾害中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健康界《连线CIO》第24期节目中,郑大一附院信息处处长李郁鸿如此感慨。

建院93年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一附院),即使在抗战年代也从未停诊过,但在2021年夏天,这个纪录却被打破了——台风“烟花”登陆,把113个西湖的水量瞬间“倒”进郑州。

好在郑大一附院应对得当,河医院区仅用6天就重新开诊,其中自然离不开医院信息处的作为。

“‘双活’系统在这次灾害中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健康界《连线CIO》第24期节目中,郑大一附院信息处处长李郁鸿如此感慨。

7月20日台风“烟花”过境后,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已是一片泽国

那么,在7月20日-26日,郑大一附院信息处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机房危急!

李郁鸿介绍,7月20日下午4时到5时,郑州每小时降雨量超过了历史峰值。

17时20分左右,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停电,这是医院的无奈之举,之所以如此做,与河医院区所处位置不无关联。

郑大一附院有三个院区——河医院区、惠济院区和郑东院区。其中,河医院区位于郑州的老城区,著名的金水河穿院而过。

当7月20日的台风“烟花”把113个西湖的水量瞬间“倒”进郑州市时,作为郑州市主要泄洪通道的金水河,显然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水量,漫出的水量倒灌进了河医院区。“这是河医院区遭受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李郁鸿说。

郑大一附院信息处处长 李郁鸿

由于河医院区机房处在较低楼层,再加上大雨和河水倒灌,让该院区三个机房均不同程度受灾。7月20日当晚,信息处人员巡查时发现,二号楼负一楼的灾备机房,雨水已经从屋顶倾泄而下。该机房除作为数据库灾备机房外,还运行着二号楼检查设备的PACS存储和河医院区电子签名管理系统等,此外,河医院区网络交换机房同样受灾严重。

若机房被淹,不能及时恢复,很可能会影响正在治疗的患者以及ICU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办?

“双活”应急

7月20日,面对危急,郑大一附院果断决策,对河医院区进行断电处理。医院机房进入UPS应急供电模式。同时,

信息处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启用异地容灾“双活”系统。

在保障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信息处把河医院区的所有业务系统紧急切换到郑东院区中心机房。

李郁鸿特别提到,当时很给力的是,在郑大一附院10多个核心供应商的驻场工程师在信息处的统一指挥、调配下,仅用15分钟就把整个核心系统切换到了郑东院区。切换之后,又用半个小时完成数据校验,保证了之后整个信息业务系统的稳定性。

“回头来看,幸亏当时果断决定切换系统,才保证了患者的及时转移和诊疗,保证了患者转移后另外两个院区业务的正常开展。”李郁鸿说,“假如当时没有‘双活’架构的系统,业务系统没有及时切换,另外两个院区的业务有可能都将瘫痪。”

这里不得不提郑大一附院“双活”架构的建设。

郑大一附院异地灾备“双活”架构搭建完成

2020年初,为确保医院系统运行和数据安全,郑大一附院信息处组织技术骨干及相关公司技术人员反复论证,确定数据库服务升级、数据库版本升级、数据迁移、双活容灾软件实施、生产库与查询库“读写分离”等详细方案与步骤。

历经三个多月,2020年3月20日22时,郑大一附院“同城异地、双活容灾”架构顺利搭建完成。

郑大一附院信息处于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实施两次实操演练,进行优化和完善。

虽然当时正是抗疫关键节点,但郑大一附院还是克服困难,上线异地灾备“双活”架构。多亏当时的精心建设和充分演练,才有了如今在受到洪涝灾害影响时的发挥作用。


郑大一附院异地灾备“双活”架构图

护航转院

洪涝灾害发生后,河医院区全院停电,为保证患者安全,医护人员付出了艰辛努力。

急重症患者和ICU患者需要呼吸机,但呼吸机自带电源只能维持两个小时。为了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便用手捏气囊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为了河医院区11350名住院患者的安全,7月21日凌晨3时,郑大一附院紧急决策,将大部分患者(包含全部重症患者)转移到郑东院区和惠济院区治疗。

在转移患者的过程中,信息处提供了重要支撑。

因三个院区统一系统、统一网络、统一数据、统一管理,患者转院仅相当于院内转科。转移患者很容易,但为其保驾护航的医护人员没有在其他院区系统的操作权限。为此,信息处连夜为河医院区的409名医生和1634位护士及时增加了郑东、惠济院区系统的操作权限,保障了患者就诊的连续性,保证了临床诊疗有序进行。

复工复医

7月22日,大水逐渐退去,郑大一附院信息处的灾后重建工作开始了。

7月22日到23日,信息处全体职工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对二号楼负一楼机房进行排水、清淤和除湿工作,对机房中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逐个拆卸吹干。

7月24日,河医院区三号楼二楼网络交换机房恢复临时供电,网络核心交换机恢复工作,市政供电则要等到7月25日晚上11点多。

为了保证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7月26日全面复诊”部署的落实,

7月25日,信息处40多名职工不眠不休,连夜排查弱电间23个、门急诊各诊间终端电脑2000余台,并对受损系统进行多次调试。

7月26日,河医院区正式复诊,线上各信息系统流程畅通,稳定运行,顺利接诊8000多名患者,信息处又组织工作人员在诊室、挂号处、收费处等各处巡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场艰苦的战斗告一段落。

郑大一附院信息处全体职工开展生产自救

复盘:用实战状态做应急演练

复盘郑大一附院信息处的抗洪历程,有两点让李郁鸿感受深刻。

其一是信息处所有职工及驻场工程师的奉献精神。

郑大一附院信息处现有职工50人,平均年龄为35岁。“在这次遭遇洪涝灾害时,同事们舍小家为大家,主动加班加点,觉得哪个地方需要就主动去哪个地方帮忙,想多替大家分担一些——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 李郁鸿说,“把医院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才是团队精神。”

信息处在抗洪中的表现,让医院其他部门同事真正感受到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积极评价。李郁鸿认真地说:“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辅助工具或零星技术,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部门也不再只是一个辅助部门,没有信息部门的工作,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的复工复医不会这么顺利!”

其二是应急演练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此前的两次对双活容灾系统的实操演练,才有了此次对洪水袭击的顺利应对。“要用实战的状态去演练,演练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毕竟,灾备真正的目的是拿来用的。”李郁鸿说。

本文图片全部由郑大一附院信息处供图。

李郁鸿,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处处长,工程专业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卫健委工程管理咨询专家,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副会长、云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医院协会人工智能与临床大数据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郑大一附院,双活架构,强暴雨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