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论健第72期|治疗“心病”,数字疗法有新招
数字疗法是破局精神类疾病治疗困境的办法之一。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近一年多以来超过30起资本交易事件表明,数字疗法正在渗透到越来越多的疾病领域,其中便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很多年都没有创新的精神类疾病。
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手段,数字疗法能给精神类疾病治疗带来哪些创新突破?7月27日,在健康界原创品牌节目《BOSS论健》第72期中,望里科技创始人李岱、心景科技总经理曹群、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学中心副主任杨可冰一起深入探讨了数字疗法治疗“心病”的解决方案。
数字疗法可缓解精神科困境
多年来,医院精神科一直面临着缺医少药的困境,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很多年都没有创新,而且精神科还严重依赖医生,需要花时间去跟患者沟通。
对于这些困境,杨可冰解析道,目前精神科的药理开发研究碰到了一些瓶颈。“生物学包括生化机制这块的进展突破并不是很大,因为大脑的神经功能连接太复杂了,很多药物基本上只作用在某个受体或者某个脑区的某个受体,并不像宣传中能起到那么好的疗效。”
另一方面,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多,安全性上难有太多的保障。而一个新药或者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进入临床使用之前,要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药物的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
相比之下,精神科的非药物治疗日新月异,数字疗法能把临床上评估、鉴别、诊断、治疗或者预防的措施都囊括进来,协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患者的整体状况做出判断。在李岱看来,数字疗法是破局精神类疾病治疗困境的办法之一。
区别于传统疗法,数字疗法不再专注于靶点,不会就单个神经核团通路出现问题去给予相应刺激,而是通过记录分析脑电信号、生理数据、以及行为数据如反应时、准确度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评估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是否有精神障碍。
然后再通过游戏的形式、认知行为疗法、移动化数字干预的方法改变用户行为。李岱认为,经过临床研究和实验,证明数字疗法对于特定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是有改善作用的。
数字疗法升级就医体验
数字疗法在经济层面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医院和患者的医疗成本。曹群表示,传统的药物生产第一要GMP达标、厂房达标;第二要运输成本、冷链成本;第三,药物的使用需要流通渠道,药房、药店、药剂师的投入。
而数字软件在开发完以后,除了后续不断优化升级的成本以外,其他的生产成本几乎为零,这是传统药物疗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除此之外,数字疗法还为缺医的问题找到出口。现在通过数字疗法,患者自己在家里就可以接受服务治疗,解决了挂号难的问题,一些基础的训练在家就能完成,省去了来回上医院的麻烦。更重要的是,数字疗法还减少了医生的时间成本。
李岱认为,数字疗法最理想的状况是对潜在的疾病做一级预防。“像游戏成瘾比较重的患者,如果能在他去医院之前或刚拿起手机的时候,就能够提前把它识别出来,然后提前干预,赶在轻症阶段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发展到重症阶段再到医生那里就诊,就很难解决。”
在东亚文化里,人们对精神类疾病往往会有羞耻感,经常会出现拒绝就医的情况。在这方面。数字疗法一方面可以有更多准确的数据,另一方面也能让患者更乐意接受治疗。
从前,患者回家后治疗的疗效好不好,是否正常吃药了,心理咨询做的如何,医生其实都是不清楚的。“不管是评估还是干预,移动化的场景应用结合智能算法,评估会更加准确,治疗效果更好,并且无副作用。”李岱表示,数字治疗可以长程记录患者行为数据,多次治疗后得到改善。
事实上,数字疗法的一级预防不光是针对易感人群,也包含所有人群。杨可冰认为,用数字手段对人群进行测试,当系统检测出使用者是易感人群时,就能及时给出指导建议。“对成瘾性患者来说,数字疗法如果能对他起到一个更强的神经刺激,起到替代作用的话,哪怕潜移默化的,我觉得可能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目前,数字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应用唤醒消退的理论,另一个是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生物反馈。
曹群这样预想:如果数字疗法能够对游戏成瘾、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等病症做出诊断干预,把更多的公司集中起来,无疑能将整个社会的心理预防体系,包括病程的干预体系和后面的治疗体系绑在一起,就能够真正为社会做更多有益的事。
数字疗法还需要更多临床验证
既然如此便捷和新奇,那么数字医疗能否代替药物治疗?曹群表示,数字疗法实际上是一项物理指标,但在临床治疗上讲究的是一种综合性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三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大的疗效。在他看来,数字疗法可以减少对强用药的量,以及减少一些药的副作用,但并不代表以后就不用吃药了。
李岱也强调,治疗精神类疾病一定要遵医嘱,临床数据才能证明哪种治疗更有效,而这也正是当前数字疗法的一大难点。
“其他科室可能历史上已经存在好多患者数据了,在此基础上再去分析就可以了。但精神科的数据之前都没有存在过,必须要标准化,然后使用标准化的产品进行测试以及跟踪。”李岱表示,在跨平台的基础之上,怎么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把常模建立起来,下一步给患者推送什么样的内容以改变他的认知,这还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
数字疗法的意义不仅仅是数字,还在于它的数据,数据的可分析、可评估、可判断、可治疗,才是最根本。
2021年是数字疗法的元年,这也意味着数字疗法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完善的,比如在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临床数量上。无论从产品形态、方向定位、法律法规以及它的疗效、疗程、适应症上都不完善,思维构建也只是刚刚开始。因此,曹群认为。数字疗法是个新生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去验证。
如果您的企业也有在数字疗法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与新玩法,希望与我们分享。立即点击这里填写表单,我们将安排相关编辑尽快与您联系。
最后,感谢一汽-大众奥迪对本期《BOSS论健》节目的冠名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