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医药工作发展”再次明确,哪些方面才是重点?
在我国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以汉医药为主体、兼收并蓄了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的价值正在逐渐被大家发现和认可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已经明确指出“中药应当被很好地保护与发展”。
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治疗形式。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屡次被提及。2019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提出要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于精华部分要继承发扬,守住中医底线,与此同时要尊重其发展规律,帮助其与现代化的产业链相适应,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工作提出根本遵循。2019年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一次将起源于东方的传统中医学收入疾病分类标准。这标志着来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价值正式受到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的认可。
中医药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以汉医药为主体、对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兼收并蓄的一门集大成的科学。几千年来,围绕着健康维护形成了从养生、治未病早期干预、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系统整体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和技术,在维护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在H7N9疫情防控中,对确诊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为主诊疗的占1/3,其死亡率为9.1%,远低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近30%的死亡率,中医药的疗效再一次得到彰显,2003年的非典以及此次新冠疫情中医中药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即使拥有数千年的经验积淀,但中医药在近百年来却不断遭受冲击,并在中国失去了主导地位。“西方中心论”影响下的一些所谓公知的大力吹捧,无形中使得西医主导了中国学术界,整个社会都参与了对中医学这门传统医学的现代化规范。当前,在国家大理倡导中医治疗的前提下,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加强中医药工作,中西医协同发展”仅仅成为一句口号,又当如何抓住重点才能促进当下中医药事业发展呢?
中医队伍如何发展壮大?从两方面入手
在中医的发展中,近代以来中医传承方法主要是院校教育和师承,师承的模式是学徒通过拜有经验和名望的老师,经过日常跟诊学习中医药知识。这一模式的传承方法由来已久,是中国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传承继承下来的模式,大多数有名的大师级人物都是一些学术流派的传人,他们通过研究其学术流派的内涵所在这一渠道,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吸取各家流派发展的成功之道,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医教育的传承和中医事业现代化特色发展有一定启迪意义。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培养中医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此外,临床实践教学是中医院校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临床实践时间较短中医思维并没有运用其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中医思维与实践结合。当下在多数医院甚至是一些中医医院,多数情况下骨伤科医生在大多数情况或多或少会首选手术作为治疗方案,对传统整脊、正骨、推拿等特色疗法由于时间机会少或是缺乏创新的动力,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病人机体的自身潜能和启动免疫系统,这种临床实践教育与当前健康发展的需求不能很好融合,致使临床教育没有彰显中医优势所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