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卫人提个醒:斥巨资建公卫临床中心,是包袱吗?
各地在规划建设传染病防治机构时,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三个转变”。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主要精力聚焦在“盘活整合存量,适度提高增量”上,确保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虎贲芯片、SIM卡芯片、汽车安全芯片、紫光显示器、紫光内存……7月9日,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资产近3000亿元的紫光集团,突然被债权人徽商银行申请破产重整。众所周知,紫光集团的前身是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无独有偶,清华隔壁的北大,也不太平。4月30日,中国平安公告称,将与华发集团按7:3的比例受让新方正集团不低于73%的股权,重整完成后,中国平安将控制新方正集团。
这些似乎与我们卫生健康行业关系不大,但却让我产生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上的一些联想。
经过新冠疫情这场大考,在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后疫情时代,如何重构我们的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和临床医疗新体系,成为党和政府、卫生健康系统以及社会各界广为热议的话题,由此诞生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
一些省市提出,在一线城市或行政中心城市斥巨资建立“省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些二、三线城市也跃跃欲试,“照葫芦画瓢”,跟风效仿,一时间忙得不亦乐乎。一般来说,这些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省市的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急性传染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
在某一线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挂牌后,在回答记者关于“该中心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时,中心负责人特别强调了中心人才队伍技术实力雄厚,在做好临床医疗和教学的同时,会发挥人才优势,聚焦科研并实现成果转化,用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反哺临床医疗和教学的不足。听起来,颇有新意。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心里话,对此我是多少有些担心的。通俗地讲,“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其实就是个疾控中心附属(急性)传染病医院嘛!
我们不会忘记,在这场新冠疫情肆虐时,一些地方的同类医院如同“鸡肋”般的尴尬窘境,至今仍历历在目。
当然,我完全相信这个一线城市公共卫生中心管理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以及该中心强大的综合实力,能够实现医、教、研“三箭齐发”的高大上目标。衷心祝愿这位负责人的美好理想能够化为现实。
但同时,我要给其他一些城市,特别是二、三线的城市提个醒,切勿“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斥巨资整出个巨大“包袱”,最终令财政不堪重负。
大家知道,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传染病医院是承担公共卫生临床医疗救治任务的公立专科医疗机构,主要任务是收治当地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患者。主要经费应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
因此,传染病医院的“自我造血”能力是较弱的,与综合医院实力相比有着先天的不足,受人、财、物、技等各生产要素的限制,做到“大而全”、“小而全”都不现实。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在分析名校企业频频爆雷时指出,名校企业之所以能够出现一个阶段的迅速膨胀,其实是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时的畸形扩张,并不是这些企业有真正足够的核心竞争力。
这如同一个拳击手,不锻炼身体,而仅仅依靠大量补充营养去增重,虽然体重可以迅速增加,但抗击打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一旦遇到打击,很可能瞬间倒下。
因此,希望各地在规划建设传染病防治机构时,一定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三个转变”。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主要精力聚焦在“盘活整合存量,适度提高增量”上,确保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永系原新疆卫健委巡视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