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优生优育!第二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生育健康专场等你来
第二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生育健康专场于7月8日正式启动。
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作出的“四个面向”战略部署,推动国家生育健康的新政策落地,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生育健康专场”于2021年7月8日正式启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在启动会上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作为专家代表发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凌主持了会议。大赛协办单位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中央政务事务和市场准入总监洪篪、承办单位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红及总经理张宁、支持单位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秋玲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徐阳教授共同见证了大赛起航。
郑忠伟:拓展“十四五”生殖健康科技探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在致辞中谈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部署了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提出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即在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上,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形成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价值理念的新布局,进一步明确建设“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的新目标。
2020年,为激发医学领域的创新热情,助力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大会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冠疫情防控为主题,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为主线,搭建了政策、学术、产业、资本、国际五大交流平台,开展政策解读、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成果转化、产业资本融合等活动,开展了第一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政府认可、行业认同、社会认知的积极成效。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十四五”和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水平,需要科学严谨,精准施策。中心聚焦生育健康领域,以临床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创新项目成果转化为目标,组织“第二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生育健康专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突出强调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对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殷切期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郑忠伟主任相信生殖健康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也能坚定如此,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最后,郑忠伟主任对大赛提出了三个期望:
一、欢迎社会各界不同创新主体的优秀创新成果参加本届大赛,在交流碰撞中筛选最有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期待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大赛后续项目的孵化,共同探索未来科技创新产业化的路径,产学研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希望本年度科技创新大赛更好地引导行业、把握方向,研发更高效、更面向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以科技引导产业有序发展,以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黄荷凤:科技创新是优生优育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在致辞中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并在近期发布了全面三孩的重大决策部署及配套措施。
黄荷凤认为,提高生育水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的重要精神,生育健康领域的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能够让不孕不育患者正常生育,让携带家族遗传病基因患者有机会孕育出健康生命。
近年来,得益于强大的政策和医疗系统保障,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等指标与全球领先地区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然而在逐步放开生育政策后,一些医学难题愈发凸显,例如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预防和不孕不育的治疗。针对以上问题,有效的科研创新成果对前期精准筛查和后期干预治疗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黄荷凤也对第二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生育健康专场充满了期盼,她希望:
一、通过此次大赛的影响力,充分调动医疗机构与科研人才的积极性,积极挖掘在临床过程中积累的好想法,鼓励医院及科研院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解决临床中尚未解决的难题。
二、通过创新性的活动形式,共同筛选一批最具影响力与发展潜力的创新项目,广泛链接医学创新资源,协助优秀项目产业化发展。
三、充分发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并尽快应用于临床。
赵红:科技创新带动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
健康界创始人、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红说道,医院和医生作为医疗产品的需求方和使用方,在医学科技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随着近年来国家层面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地,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逐渐受到重视,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共识。
回顾往昔,赵红分享道,健康界很早就开始关注医学科技创新,并于17年底联合16位院士、24位顶级学科带头人、33家大型研究型医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医学创新联盟;于19年8月联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搭建服务医学创新发展的生态体系。
202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康卫医创承办了第一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医学科技创新项目筛选程序,成为后续举办各类创新大赛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在相继举办的中国医科院健康长寿大赛以及北京卫健委转化医学创新大赛均有借鉴。
除此之外,康卫医创在服务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案例经验。
通过服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医院等医疗机构,康卫医创促成了数十例优质医学创新项目的成功转化。上个月,康卫医创还帮助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完成了该医院第一例成果转化项目,这也是该省历史上合法合规走通的第一例成果转化。
通过搭建专科创新转化体系,由康卫医创负责整体运营的CCI(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已经成为专科创新的靓丽名片,孵化出一大批心血管领域的创新人才和项目。去年抗疫期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提出的防雾护目镜创新项目,从想法提出到捐助疫区只耗费21天,创造了成果转化速度的新纪录。
赵红表示,作为第二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生育健康专场的承办方,康卫医创将延续第一届大赛科学、严肃、专业的精神,严格把关申报资料,科学设计评审程序,有效执行评审过程,为生育健康领域筛选更多新方法、新产品、新策略,并为后续的项目落地持续提供成果转化相关服务。同时,健康界和中国医学创新联盟将不遗余力地为大赛提供服务,尤其在广泛宣传和资源链接方面给予支持。
张宁:切实帮助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介绍了本届比赛的详细情况。
在日程上,会议将于2021年9月10日截止项目征集;于 2021年9月底,以专家分组函评的方式,由来自医学、知识产权、产业和投资领域的评审专家开展初评;于2021年10月底,以专家分组会评的方式,讨论完成半决赛的项目评选;于2021年11月底,以集中答辩路演的形式开展决赛,最终评出获奖项目。其中,评审维度分为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各维度在不同的项目分组(应用基础研究组、产品技术研发组和数字诊疗服务组)中权重不同。
为切实帮助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获奖项目除获得荣誉证书、现金奖励和传播推介外,还将获得完善的成果转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优先获得路演机会和转化中介服务;优先获得商业计划、融资计划、转化谈判等辅导机会;优先对接医药产业园区,争取相关配套资金及优惠政策;优先对接医疗机构和医生团队,获取产品改善建议和应用实践帮助。
参赛报名:
大赛通知详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官网(https://www.dcmst.org.cn/2014-12-25-02-56-19/596-2021-06-11-08-23-04)。请项目负责人填写《第二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生育健康专场项目申报书》(附件1)和《第二届医学科技创新大赛—生育健康专场申请人承诺函》(附件2)。
项目申报书电子版(包括Word版和PDF盖章扫描版)和申请人承诺函(PDF签字扫描版)请于9月10日前发送至邮箱:CMIA@hmkx.cn和chinahn@dcmst.org.cn(请同时发送至两个邮箱),纸质版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B3座五层,秦梦楠,010-88387109)。
大赛微信群二维码:
联系人:
秦梦楠,010-88387109
伍芳玉,1500138721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