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医结合纳入医院评审和绩效考核的一些启示
中西医结合专业出来已久,但是由于中、西医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二者结合的切入点难以把握。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促进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并明确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
我国的医学教育在本科阶段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中西医并重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在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中西医结合救治彰显出了中医学的独特魅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西医结合救治的能力还不够、其救治潜力仍有待挖掘。比如,从规模上来看,我国医疗卫生人员仍存在较大的缺口,尤其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以及中医药专业人才。虽然疫情期间有4900余名中医药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疫区,但是中医药医护人员仅约占所有援助湖北医护人员总数的13%,更何况是中西医结合的医护人员呢。
同时,疫情的突发也凸显出部分医护人员在传染病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西医医务人员对中医药的运用能力尚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中医医务人员在危急重症抢救工作方面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而笔者认为,这与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主体的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有关,我国的医学教育在本科阶段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医结合为何长期处于尴尬地位?
虽然中西医结合专业出来已久,但是由于中、西医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二者结合的切入点难以把握,所以目前仍不能在基础理论层次上将二者进行系统融合,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较难获得根本性突破。
上述情况也直接导致了包括医学模式、医学系统、临床构架、医疗主体、医疗模式、医学目标等方面在内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还未完全形成。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制为5年,绝大部分学生在这5年内是难以将中、西医学两套知识体系完全掌握,并灵活运用。此外,中西医结合专业类下仅设置了1个招生专业,其学生总体规模也远远小于中医学类本科生规模。部分院校在设置课程时与中医学专业的区别不明显,仅是西医课程比重多一点。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基础课程多临床课程少。
由于缺乏“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导致中、西医课程只是简单地叠加,缺乏衔接引导,课程之间横向联系和纵向沟通少。各院校也多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来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导致各版本教材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