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 | 徐勇书记:以党建医联体盘活区域医疗资源
这个中国医院管理中的“新人”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之前希望有家人懂医的父亲,现在对已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大附院)党委书记徐勇说的最多一句话却是:你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累。
已经走过70多年的西南医大附院带着一身荣誉和责任走到徐勇面前,这不得不让徐勇更为勤勉笃行,他不希望因为自己工作不努力或者决策失误而影响医院的发展,“我要对得起这个岗位,更要对得起医院70多年的历史。”
而在此之前,他与医院管理并无过多交集。“我其实在大学的时候也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没有得到过锻炼。”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中国医院管理中的“新人”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努力+天赋,新力量脱颖而出
在徐勇小时候,父亲由于身体原因经常住院。徐勇记得,当时父亲特别希望家里有懂医的人,能为家人进行健康指导。
这之后,徐勇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好医生。循着梦想,读书、见习、实习、毕业、读研、出国,徐勇终于成为一名内分泌专科医生,并逐渐成长为科室主任。
将近30多年的时间里,徐勇致力于糖尿病并发症领域研究,首次发现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泛素化机制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蛋白酶体抑制剂,为危害巨大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治疗带来希望。经过他和团队倾力抢救好转或恢复健康的糖尿病高血糖、低血糖昏迷、甲亢危象、垂体危象、心脏骤停等危重病人不计其数。
临床研究中的徐勇团队
2006年和2013年徐勇两次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徐勇获得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就在今年3月份,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徐勇入选全球学者库“2020年度中国内分泌与糖尿病领域高学术影响力学者”。
种种成就和荣誉证明着徐勇的天赋和努力,以及喜欢科研与创新的特质。
学而优则仕,业务能力强的徐勇逐渐脱颖而出,被委以医院管理者重任:2016年8月担任副院长,2020年8月担任党委书记。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印发后,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组织也被赋予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发展、保落实的责任。
党建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医院党建和业务融合并不充分,业务出身的徐勇对此深有感触。面对这一挑战,他知道自己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找到一条新时期党建的创新之路。
大胆创新,重塑党建力量
全新力量正在筹划崭新图景。
徐勇决定开展“党建+”创新项目,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支部或科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题,以项目制的形式申报课题,将支部近一半党建经费用于项目执行,解决所在科室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顽疾,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同频共振。
例如,以往门诊发药窗口会出现患者排长队、发错药、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药学部支部就申请了“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党建+”项目,利用党建经费去创新改进,如利用信息化叫号手段减少患者排队,药房服务标杆窗口创建、每月评选服务明星,组织药学人员对易混淆药品的学习等。通过该创新工作,医院业务工作得到推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体现,实现了党建和业务的同向发力,患者的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双提升。
除此之外,徐勇在医院推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设立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创建党支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党支部和科室联合考核办法等。
得益于徐勇的大胆创新,医院的党建与业务融合后绽放出新力量。医院党委先后荣获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四川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标杆院系、2020年中国医院科学抗疫党建先锋团队等。
徐勇授课
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这种做事风格在其对人才的排兵布阵上也显露头角。
大型公立医院内拥有大量博士资源,这些年轻医生往往在刚进院时无法得到重用;基层医院内拥有很多锻炼机会,却缺少胜任这些岗位的优秀医生。在徐勇看来,医联体就是改善资源错置的有力工具:将优秀且有意愿的年轻医生下派到医联体内基层医院,既可以让年轻人得到锻炼,又可以填补基层医院人才缺口。
医联体建设是公立医院的重要任务,亦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过去几年里,媒体火热追踪报道的医联体建设文章中,常常能看到“各自为政”“跑马圈地”等词语。
党建与业务之间的不融合状态,似乎同样延续在医联体成员间。四川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从26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与牵头医院互动效果来看,业务互动效果“非常好”和“好”的医院仅占比59%,“总体来看,四川医联体建设发展有待提高。”徐勇认为,仍有部分医联体建设形式大于内容。医联体内交流机制不健全、不能实现患者信息共享、缺乏合理的分配激励体制、优质资源整合不足等,医联体虽然“联体”却无法“联心”。
归根结底,徐勇认为当务之急是通过党建的力量重塑医联体凝聚力。
跳出传统,组建党建医联体
某次徐勇看到上海社区医院尝试成立党建联盟,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党建的推动力更大,能够从组织、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多角度发挥作用,克服目前医联体发展过程的动力不足。”
新时代医院管理与党建会议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建医联体联盟成立大会
跳出传统思路的徐勇决定推行党建+医联体的做法。4月17日,跨过筹备期的领导班子正式牵头,与川滇黔等地23家医院共同组建党建医联体联盟,通过政治理论的共学、组织建设的共建、资源的共享、文化的共处、人才的共育五项措施,推动各医联体单位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全面统筹、共同参与的局面。
写到纸面的文字寥寥,背后的闪转腾挪实际上蕴藏着诸多智慧。党建+医联体,实际上就是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融合。要实现融合就要对症下药,为此联盟将开展双向认领,将服务与需求一一对应,协商确定需要共促的工作项目,实现一对一的进修培训和帮扶合作,从而把管党治党贯穿医联体建设的全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西南医大附院牵头的党建医联体,就是以往医联体形式的升级版:总结之前医联体建设的教训和经验,加上党建的引领作用,促进党建和业务充分融合。
更为大胆的是,徐勇将覆盖范围扩大到省内外,突破地域、医院级别和体制的局限,23家成员单位既有基层医院也有三甲医院,既有专科医院又有综合医院,既有公立更有民营医院。“党建不分级别,没有公立民营之分。”徐勇希望通过党建的引领作用,再推行赋予一定内涵的渐进式改革,从而实现满盘皆活。
徐勇其实还打着一个小算盘:向其他医院取经。
虽然是牵头医院,但徐勇并不认为西南医大附院样样拔尖,“这20多家党建医联体成员单位,各有特色。”徐勇提起成员单位,称赞之词毫不吝啬。他看到民营医院在服务态度和品牌塑造上的优势,看到基层医院文化建设上的亮点。“医院不分公私和大小,只要有长处和特色,相互之间就应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其实这背后,徐勇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谋划:趁机用全新的理念盘活医联体建设,助推基层医疗资源发展,再共同提升西南地区的医疗资源。
回看徐勇走过的道路,从科研到党建再到医联体建设,徐勇一直在突破旧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在传承基础上,他还要做出超越,带领西南医大附院走向下一个新起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