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CGOG | 肝胆胰肿瘤及NEN ASCO速递专场
2021年6月16日,CGOG会议开启了第1天的日程,当日18:30会议以“肝胆胰肿瘤及NEN ASCO速递”为主题进行展开与讨论。当晚共有61309人次参与了本次线上会议。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郝纯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王理伟教授主持了上半场肝胆胰肿瘤ASCO速递。
首先,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的刘秀峰教授进行了“肝癌ASCO速递”的分享。刘秀峰教授从AACR内容入手,分享了自己对于肝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疗程及PD1+TKI+局部治疗方案疗效的感悟。随后,刘秀峰教授结合今年ASCO会议中的口头报告及壁报讨论内容,系统地阐述了HAIC、TKIs、ICIs、中药治疗、联合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肝癌中的最新研究报道,并提出了需要根据分子标志物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此外,刘秀峰教授还结合肝癌高危人群的概念,就今年ASCO报道的多种治疗手段提出了自己对于高危人群治疗的见解,但同时也指出了对于高危人群预后不良的担忧。
讨论环节,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陈晓峰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高鹏骥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周军教授对肝癌高危因素对治疗的指导意义、外科治疗时机及肝癌患者分组标准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接下来,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方维佳教授就胆道系统肿瘤及胰腺癌两部分内容研究进展进行分享。胆道系统肿瘤方面,方维佳教授介绍了二线脂质体伊立替康对比传统化疗疗效分析、可乐组合二线治疗胆道肿瘤及FIGHT-202更新的研究数据情况,并指出了各项研究的亮点所在,如精确的复查要求、独立影像评估与研究者判断等,对后续研究方案的设计有一定借鉴价值。胰腺癌方面,方维佳教授就经典方案比较、新药疗效、疫苗瘤苗等多项研究结果进行一一详细讲解,其中尤其指出了ATM突变患者加用免疫治疗后生存获益明显提高,并提出随着进一步研究进展,有望利用创新性分子标志物,可及性强的基因检测联合多学科讨论,为病人提供更大的获益。
讨论环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崔玖洁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的成远教授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赞针对免疫治疗疗效预测、AG和FOLFIRINOX对胰腺癌治疗最优势人群的选择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联合治疗的尝试应在有理论支持基础上进行,不应随意进行药物叠加。
紧接着进行的就是2021年神经内分泌肿瘤部分的速递,由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李洁教授及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修典荣教授共同主持。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洁教授分享了去年和今年WHO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更新内容、NCCN指南及我国专家共识的的更新内容,梳理了ASCO-GI、ENETS、AACR等多项大会内容,并重点对SSAs、TKIs、联合治疗、PRRT及新药研发等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随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徐进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的王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曹丹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李晓林教授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胡涵光教授针对TKIs联合免疫治疗人群筛选、PRRT结合免疫治疗可能性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修典荣教授简要地对本场内容进行回顾,并祝贺2021年CGOG-肝胆胰肿瘤及NEN ASCO速递专场圆满结束。
明日(6-17)结直肠癌ASCO速递和消化肿瘤免疫专场,不见不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