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院感事件再现,什么是管理改进抓手?
医院感染具有易传染、易变化、易致命的特点,这严重降低了医院的医疗质量。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4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东胜部新生儿科发生一起感染事件,导致多名新生儿死亡。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通报显示:该事件是一起由肠黏附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EAEC)引起的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事件,共导致9名新生儿感染,其中3例死亡。
经专家组调查,本次事件局限于新生儿科ICU病房,存在聚集性,并且从环境物体表面样本和患儿肛拭子、血液标本中均检出大肠埃希氏菌,表明此次事件是由于病原菌在新生儿科ICU病房水平传播导致的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事件。
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关注进一步提升。在这次新冠疫情的抗疫情整个过程中,控制好医院感染更是控制疫情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已有一些院感专家对出现医院感染的现象进行研究,探寻医院感染出现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合理的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重治疗,轻监测”观念仍根植于感染管理工作中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产生而出现的。目前一些医院依然存在对院感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比如,医务人员对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的意识较为淡薄,这极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出现;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换药或者无菌操作时,不能按照医院的要求佩戴帽子和口罩,这些不合理情况的出现,均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出现。另外,在抗菌药物管理薄弱,在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标本的送检率较低,送检质量较差;加之院感部门、药学部门以及检验部门不能有效的协作,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直接导致抗菌药物滥用甚至出现细菌耐药上升现象,无形中促进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损害。
此外,医学学科越分越细、专家越来越专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具体医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但也会导致医务人员知识面狭窄、团体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从而弱化甚至忽略医院感染的相关工作,致使一些医院的感染办公室更多的是充当职能部门,无法真正的落到实处。更有甚者,由于追求结果和绩效的因素存在,带有功利性追逐的色彩,更是对“隐形”的院感预防工作视而不见,从而导致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一般来说,在某些地区的医院管理中心,常常会出现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没有独立办公地点和独立设备的情况,或者其工作地点和工作设备基本上是依附于医院其他职能科室,感染管理办公室更多是承担着迎接检查的“标配”,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此外在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还存在部分监测条件不符要求,监测设备过于落后的情况,因此很难对医院感染工作进行准确的监测和测评。
另外一些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较差,致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对于安全注射、手部卫生、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工作,未能进行合理的监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