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长三角丨何以精准提升医院感控质量?何以守卫医院底线与红线?
没有院感质量安全,医院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谈。
医院感染管理与防控,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还是从医院内医患双方健康和安全而言,都是医院不可突破的底线与红线。
新冠疫情带来的考验,提醒着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在院感控制方面的仍存在短板与巨大改进空间。疫情常态化下,医院如何通过加强医疗新基建,助力医院精准感控?如何践行平急结合,优化院感防控机制?
6月5日,在2021长三角医院联盟高峰论坛院感管理分论坛上,针对热门的院感相关话题,医院管理者们展开精彩分享与讨论。会议由吉利德科学特别支持。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朱根
演讲环节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朱根担任主持。
吉利德科学市场总监——鲁滨
吉利德科学市场总监鲁滨代表企业方致辞。“吉利德自2017年开始在中国的运营,持续提高创新药物在国内的可及性,帮助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他介绍,未来吉利德将积极与各方合作,支持卫生事业发展,推动疾病和诊疗的认知、帮助提高诊疗水平、推动疾病的早诊早治、帮助患者改善生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
郑军华:后勤智能化管理助力医院精准感控
“就目前医院后勤管理来讲,亟需通过智能化的方法推动传统后勤管理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从疫情院感防控过程中的医院后勤管理难点讲起,其中包括:院区出入院人员多、后勤外包人员复杂、医院应对院感事件能力有限、隔离病房不足。
“后勤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为医院疫情期间感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郑军华介绍,医院智能化后勤服务平台,通过强化院区人员管控、构建三级网格化消毒管理体系、细化后勤人员管控、开展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应急演练等,从院感源头管起,助力医院感染防控。
应时而生的后勤智能化服务平台,对提高后勤管理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全人员管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耗全精细化管理等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
陈尔真:前瞻设计是平战结合下院感防控的关键
“院感防控是贯穿诊疗活动的‘主线’,是保证患者与医务人员安全的‘底线’,是执法执业的‘红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表示,基于“三线”思维,院感工作才有思路、有动力、有前瞻性。
他介绍,在疫情期间,武汉同济医院多院区建设优势尽显,充分发挥其光谷院区建筑设计的前瞻性,迅速建立起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救治点,最终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医院的建筑布局方面,大到医院整体建筑的设计,小至医院病房的装修,都必须要让专业人员把关,提前做到优化院感防控流程。
在平时,医院要加强员工院感防控相关技能、知识等的培训,通过应急处置演练来提升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医院员工的依从性、执行力,从思想和知识层面提升医院员工院感防控意识和前瞻性。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朱传武
朱传武:诊疗一体化协助慢性传染病管理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朱传武围绕“平急结合下的传染病防控优化”展开分享。传染病防控是健康中国行动重大的行动之一,也是目前医院院感控制工作的重点。朱传武表示,平急结合下的慢性传染病院感防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丙肝患者约有一千万人,我国病毒性肝炎疾病的负担很重。他介绍,当前我国70%的慢性丙肝患者未被发现,如何有效筛查丙肝患者成为难点;中国医院丙肝患者漏诊率和漏治率分别高达65.1%和87.8%;医院丙肝转诊体系不健全。
丙肝的诊疗一体化要充分链接临床实验室、感染科、非感染科和患者,扩大全院非感染科患者开展抗HCV筛查范围、提高医院内抗HCV患者开展HCV RNA的检测率、加强丙肝患者转诊机制、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率。
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
第一轮讨论环节由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担任主持,四位嘉宾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主题展开讨论。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依次为:潘曙明、易永祥、王伟洪、柳龙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不同层面推出的院感防控制度,关键在于抓落实。第一,要注重院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第二,要加强独立实验室的建设;第三,要以学科融合提升院感管理水平。
南京市第二医院院长易永祥:在院感防控工作中,人员的配置是一大难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每个病区配备的医生和护士人数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重点在于医院的全员参与,提升包括后勤人员等的全员防控意识。
湖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王伟洪:新冠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很多综合性医院院长方面的一些变化,也显示出院感人才团队的重要性。首先,院长必须要有院感工作的指导能力;其次,要加强全院培训及评价体系;第三,重点部门紧急预案制定以及沙盘演练需要重点推进。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柳龙根:医院想要提升感控能力,细节管理是关键点。第一,要强化加强医院环境的监督,环境的消杀工作等要落到实处;第二,要规范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隔离措施,筑好院感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院感的控制与管理,重中之重是达成医院人员思想高度重视、提升医院人员的深度意识。院长层面要加强相关的管控,与医院一众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建设院感防控的“防火墙”。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张殿勇
第二轮讨论环节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张殿勇担任主持,四位嘉宾围绕“如何加强多学科协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主题展开讨论。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依次为:李钦传、高月求、宋柏杉、骆高健
上海市东方医院常务副院长李钦传:如何做好多学科协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关键在于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力度。从人员的合理配置,到人员的意识培养,再到系统流程的优化,医院管理者都需加强重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院长高月求:多学科协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是医院院长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虽然医院各层级管理者的职能分工有差异,但基于各项职能分工,各层级管理者从不同角度支持多学科协作发展势在必行。
浙江医院副院长宋柏杉:医院感染防控不仅需要多学科协作的助力,更需要多部门协作的配合。通过完善医院的组织架构、加强医院基础建设,将给予多学科协作、多部门协作更加有力的保障。
义乌中心医院副院长骆高健:医院院感控制与管理能力提升,来源于医院标准化建设、多学科多部门包括机构部门参与协作,医院在开展多学科协作提升感控能力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提升多学科协作的动力和效率。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张殿勇:院感防控下的多学科协作,除了需要临床、一级护理等各个学科参与以外,后勤部、信息部等各部门都要进行参与,通过人员认识的提高、全员的参与、各部门的参与,医院院感防控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
第三轮讨论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担任主持,三位嘉宾围绕“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主题展开讨论。
左上、右上、中下依次为:何强、蒋贤高、赵文彪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何强:医院在制定院感防控制度时,可以把制度变成信息化的SOP(标准作业程序),通过借助医院信息化工具,协同全院多个部门参与修改落实,有助于提升院感防控制度的可操作性,提升医院全员的防控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温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蒋贤高:大数据在提升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与反应速度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大数据以及智能设施设备的运用,记录人员行程信息、密接人群信息的同时可以筛选高危人群,帮助医务人员提前开展防控工作。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副院长赵文彪: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借助早期建设的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在医院出现特殊疾病诊断情况时进行预警报告,感染性疾病科和院感科相关人员可及时针对特殊情况进行提早干预,极大地提升了体院感染暴发时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们医院院感防控的一次全面培训,也是呼吁社会各行各业来支持、协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虽然各家医院都制定了院感防控相关的制度,但是重点是要能够持之以恒并精细化地去操作。此外,医院在院感防控工作上,需要经费、物资、相关检测等方面的保障;全程进行院感风险的评估;注重多重耐药性预防和控制等问题;加强侵入性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构建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相关体系;完善医疗机构传染病相关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闭环式管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