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企研领军者集结,为你总结这些创新转化知识点

2021
06/01

+
分享
评论
杨瑞静 / 健康界
A-
A+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创新转化是关键词之一。

“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医疗行业发展主旋律。

北京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宋玫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处长宋玫表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生命健康科技创新的自强自立是北京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健康界创始人赵红

创新,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就像袁隆平一样,中国的科技创新要把成果写到大地上。”健康界创始人赵红提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国家队、省级医院及研究型医院等共同思考的一件事是:创新转化如何做。

医学创新转化百舸争流,谁能乘风破浪?从初期的临床构想到技术转化为成熟的商业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落地,这其中又有哪些难点和雷区?

5月28日下午,医学创新转化各环节资源汇聚在“创新赋能,聚焦医疗机构医学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这一由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和健康界主办、北京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联合主办、阿斯利康中国等支持的论坛,集结政府、头部医院、龙头企业、孵化器和资本领军者,深入分析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症结,为医学创新转化搭建交流平台。

吉林大学医工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华树成

作为大会主席,吉林大学医工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华树成主持本次高峰论坛的召开。

政策推动,黄金时代到来

政策的实施和落地,推动着行业变化。从十九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再到科技成果转化被列入三级公立医院考核指标,医学创新转化越来越受到政策重视。

在北京近几年的布局中,医学创新转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宋玫提到,北京市属医院科技创新考核指标逐步加重,从相关指标权重的12%增加到15%,2022年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 “我们把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作为北京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进行强化。”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

医学创新转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从想法、产品、商品,再到公司、独角兽,这一医学创新转化的过程是行业内所有人的期待。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每个环节需要不同人的参与,更需要完整生态圈的支撑。”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表示,打通创新主体合作路径,对转化落地至关重要。

论坛召开当天,正是北京iCampus揭牌日,这一创新园是在北京市政府以及北京经开区管委会指导下,由阿斯利康支持建设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平台。据了解,北京iCampus立足北京广阔的医疗需求和优势创新环境,与整个阿斯利康创新生态圈的资源相协同,从而为医学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赋能平台,提高资源整合效率,让更多医学创新理念变成现实。

事实上,这不是阿斯利康第一次在医学创新领域布局,其早在全国规划了五大区域总部,此次落地北京的是中国北部总部,主要聚焦基层智慧医疗。在赵红眼中,阿斯利康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医药企业,而逐渐成为医药领域创新的引领者。

创新实践,医院各显神通

在医学创新转化路上,各医院实践路径不一,打法各有不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龚启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创新是面向临床重大问题,以转化为驱动力打造临床高峰学科。其副院长龚启勇以医院放射影像学科的发展作为案例,详细解读了临床学科管理和建设的创新管理机制,形成独特的基于创新转化为导向的一流临床学科建设链。对标国际,该院成功打造了国际一流的高峰学科,使该院放射科在国际上引领精神影像学这一亚专业方向。目前最新复旦医院专科排行榜上,该院参评的临床专科有35个(不包括妇科,产科,小儿内科,口腔科等),其中临床专科有27个排前十位,17个排前五位,10个排前三位。

从不断创新走向研究型医院,还要迈过很多门槛。宋玫直言,医院中的翘楚才能成为研究型医院。创新转化路上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是中国研究型医院的缩影。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

总结其成果转化经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提到,成立覆盖医学创新全周期、全链条的创新体系是医院创新发展的必要之举。该院2019年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整合基础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创新转化中心,实现覆盖医学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将转化理念和实践,融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打造三位一体的医学研究模式。

阿斯利康关键客户及医院准入团队全国执行总监李树鹏

正如阿斯利康关键客户及医院准入团队全国执行总监李树鹏所说,科研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目标之一。但由于医学创新转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项目的落地与实现需要政府、医院、市场、资本等多方共同推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果转化办公室副主任欧阳晨曦

在由他主持的圆桌讨论一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果转化办公室副主任欧阳晨曦表达了同样观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是国内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最活跃的医院。“中国医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在创新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想法却不会做。”欧阳晨曦直言,搭建医工结合平台是创新转化中的重要一环。

山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力刚

“未来的医生是否需要提前接受创新转化教育?医生在学习时能否使用更好的工具?”山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力刚则在讨论中建议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提升医学教育水平。

医工交叉,有三大挑战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以上医院的道路。据华树成介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创新转化体系中还包括众创医学转化公司和创新产业园。众创医学转化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技术转移服务、孵化项目公司与找到项目投融资。目前该公司已入驻三个园区。

华树成认为,若医生成立公司,把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创新转化的积极性会更高。一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结论:该院发现临床需求2000余个,立项项目达582项;在医工结合产业上孵化项目公司4个,科技成果投资5125万元,第三方投资5670万元。

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

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则对临床专家控制的公司有些担忧,“临床专家控制公司的后果是什么?长不大、死不了。”

“长不大”是因为临床专家没办法既做医生又做上市公司,“死不了”则源于其在业务上极其优秀,更容易拿到国家项目。

在王田苗看来,创新创业有三个难点:是否是技术垄断,细分领域是否有特点,是否有商业能力的管理者。对于上述难点,他建议:一是引导成果进入有价值的具体落地赛道,二是让科学家成为首席技术总监或名誉董事长,一起寻找有商业经验且可信的人代理CEO或优秀商业合伙人。

专家的不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医工合作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持有相同观点。

清华工研院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

总结医工交叉难点,清华工研院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提到其面临三个挑战,分别来自于跨学科、进入临床的壁垒和回归临床的壁垒。王竟菁表示,目前创新企业以纯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开始逐步转变为产业投入与加速、孵化相结合,推动新技术和产业深入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观点荟萃:这些“坑”你必须知道

关于医生在参与临床工作的同时能否主导公司管理与运营的问题,仍在业内争论,但目前已有一些医生离开临床去创业。例如出席圆桌讨论二的五位嘉宾中,其中三位都是临床出身。在这一环节,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负责人徐晶抛出“如何构建医研企园协同创新”问题,五位嘉宾分别从企业、资本、市场、知识产权等角度,给出自己的答案。

(从左往右)徐晶、张嘉、陈绪勇、陈力恒、王大元、高洁亮

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医学事务部副总裁张嘉:我们案例成功的要素有三点,一是精准找到痛点,二是在中国精准研发,三是很成功的跨界合作。不同企业擅长不同环节,产品研发后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这需要我们找到好的平台一同推动。

北京凯德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陈绪勇:医学创新转化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疗效为重点,同时考虑市场支付环境,跟大的生态平台合作,借力加速转化落地。

心韵恒安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力恒:好的产品在推广中会遇到很多难题,这时就需要诸如阿斯利康等企业所打造的生态圈的支持。

国家知识产权平台专家王大元:园区引进项目时,可以通过专利大数据在其研发背景、前瞻性当方面进行索引和排查,从专利角度对产品、项目进行筛选。

鼎晖资本合伙人高洁亮:项目孵化有三个核心要素,即技术、人、资金。其中技术上要看门槛是否足够高,商业化潜力是否足够大;在人上要看专家专业能力是否足够强,其性格是否适合合作,是否有具备优秀项目管理和研发能力的CEO运营公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创新,转化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