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丨中国1/4中青年患有高血压,这些问题不得不知!
为引起全球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世界高血压联盟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2021年5月17日是第17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
作为心血管疾病最常见且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趋势。近期,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这项针对近90万35~49岁中青年人开展的横断面研究显示,有23.5万中青年人患有高血压,整体的患病率达到26.2%,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加强中青年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和系统管理,将有助于减少和避免卒中、心梗等的发生发展,减轻疾病负担,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实现中青年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和系统管理有哪些难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本文一次讲清。
与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
1. 病理生理特点
与老年高血压以动脉硬化、容量负荷及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为主的病理生理特征不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在高血压的早期阶段,中青年血压升高常伴发心率增快,后者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
此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2. 临床特征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一般轻度升高,且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正常或轻度升高,而老年患者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可能的机制在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尚好,舒张期动脉弹性储器作用相对正常,可以从增加的心脏每搏输出量吸收更多的压力,导致总的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而大动脉 僵硬度不重,因而收缩压无明显升高。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合理降压目标是多少?
当前对于无合并症的普通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建议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或参考相关疾病指南个体化制定降压目标水平。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的难点在哪?
①不知晓、不重视。前文提到的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我国高血压横断面研究显示,在全部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26.7%是所谓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即仅收缩压>140 mmHg,而舒张压<90 mmHg,但这部分单纯性收缩压升高的患者有86.7%尚未接受任何治疗,且仅有6.8%知晓自己有高血压。
②治疗依从性差。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担心降压药物带来不良影响等,降压治疗不积极,常自行减药、停药,治疗依从性差,导致控制率低下,甚至不及老年高血压患者。
如何实施有效的治疗方式力求血压控制达标?
鉴于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特征与老年高血压不同,中青年高血压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强度和优化降压药物的选择等方面应与老年高血压有所区别。
1.生活方式干预
非药物治疗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一方面,在中青年阶段及早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遏制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中青年相较老年人可接受较长时间、较高强度的体力锻炼,有助于体质量控制、改善心肺功能甚至促进精神心理健康。低盐、低脂、戒烟、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费用-效益比更佳,比药物治疗更符合卫生经济学,是在群体水平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重要策略。
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限制钠盐(包括减少含盐调味品以及加工食品中盐量等,食盐总量<6g/d)并增加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及豆类)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及胆固醇摄入;
②控制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腰围男性<90、女性<85cm);
③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④限制饮酒(酒精摄入量男性<25 g/d、女性<15 g/d);
⑤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体力活动时间>30 min/d,5~7次/周);
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2.药物治疗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仅轻度(<160/100 mmHg)升高,在调整生活方式数周后,如果仍不能控制血压达标,可启动药物治疗;血压>160/100 mmHg、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在药物选择方面,应优先考虑选择每日一次,降压作用持续24小时的长效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这5大类常用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用药。
血压降不下来怎么办?
①药物尚未充分起效。常用的很多降压药属于长效药,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1~3周)才能充分起效。
②不良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很多患者认为只要吃降压药就可以了,没有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实无论是否吃降压药,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必须的,甚至有些患者在体重得到控制后血压也降至正常。
③降压药物效能不足。可以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小剂量联合用药比单纯加大剂量效果好。
④用药不规律。部分患者用药依从性不好,应严格遵医嘱规律服药。
⑤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引发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中青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问题多,血压升高并不少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