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 | 榆林二院院长贺波:区域医学中心“百年目标”逐梦记
奔跑中的榆林二院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近日健康界进行实地探访,并聆听贺波院长的管理智慧。
坐落于陕西省最北部的榆林市,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除了明显的区位优势,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独特的人文历史。这里,孕育了一所有着90年历史的当地知名医院——榆林市第二医院(下称“榆林二院”)。
近几年,榆林二院的发展可谓“大步向前”——医院相继有5个国家级医学中心的分中心落户,6个国家级医学团队进驻,4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挂牌,26个学会的主委单位和质控中心挂靠,以及8个教学、规培、就业基地成立……
这些动作,都是基于“五大院区、十大中心”的学科规划。除此之外,榆林二院还有更大的目标:在医院建院百年之际,打造成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中心和最好的人文医院,刷新榆林医疗新高度。
伴随战略目标的实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原来需要跑到北京、西安去看病的榆林百姓更愿意在本地就医了,而且“首选二院”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一组数据可以体现这一变化:“十三五”期间,医院门诊人数增长123.1%,住院手术增长111.3%,门诊手术增长72.6%,三级手术增长131.5%,四级手术增长153.5%……
榆林市第二医院院长 贺波
院长贺波于3年前接棒成为榆林二院的“掌舵者”。他告诉健康界,当自己还是一名年轻医生的时候,老主任曾言传身教地教导他,对待患者就是“让他们把病看好,给他们多些温暖,让他们少花点钱”,这几句话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践行这一朴素的道理。
奔跑中的榆林二院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近日健康界进行实地探访,并聆听贺波院长的管理智慧。
发动医护人员360°亲身体验就医流程
宽敞的现代化门诊大楼、人头攒动然而有序的就医者,加上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布置,是笔者对榆林二院的最初印象。
门诊大厅里的“有声专家墙”显得颇为特别。墙上整齐排列着各科专家团队的照片、简介,右下角有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听专家介绍。随处可见的“有声图书馆”也非常抢眼,只需一扫架子上图书封面的二维码,语音链接就会出现,便于候诊的患者缓解焦虑心情。
这些细节,无不透露着贺波院长对于医疗服务的追求。“医学最大的特点,是服务于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弱势的人,因此更加需要温度。”他说。
基于这样的认知,他格外留意就诊流程。发现引导医院里的指示牌、地标设置不合理,就安排进行重新设计和更换。发现医院上下班期间,病人和医务人员同时乘坐电梯过于拥挤,就筹划在门诊大楼外面安装一个外挂电梯来缓解。
榆林市第二医院门诊大厅
贺波院长还要求一线医务人员切实体会患者的就医感受。他在全院发起“假如我是患者”体验活动,让医护人员亲身体验患者的挂号、缴费、排队、检查等基本就医程序,以及住院患者的强迫体位、肢体约束、口腔护理、氧气吸入等操作。一些护理工作者为了更加地了解患者,甚至主动体验侵入性操作,比如扎针、穿刺、下胃管,以及吸痰等。共计700多位医护人员参加了这样的活动。
通过这一体验活动,榆林二院的医务人员更加了解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态变化,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改善意见,制定改进措施。比如:在进行一些操作前,要将流程和相关操作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对病人进行言语和肢体安抚,舒缓他们的紧张情绪;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与用语等等。
对于服务的追求,还体现在对最为弱势的就医群体的关注。为了帮助盲人就医,医院从2018年组建了一支近400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这支服务队分为23个小队,每个小队有10~20人,轮换着在医院的门诊大厅、检查窗口、医保窗口等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服务,保障患者到榆林二院就医时,能够获得个性化的照料和关怀。
无身份、无担责人、无经费的“三无人员”是令管理者非常头疼的问题,榆林二院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这些人员来到医院后,接诊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向带班领导请示,由医院先行垫付患者费用,让他们得以及时抢救、办理住院、开展检查等。甚至会照顾他们吃饭、陪同他们做检查。与此同时,医院会同步通知辖区派出所出面联系家属、协助救治,处理后续问题。
除此之外,借助互联网加医疗健康平台的打造,榆林二院已经实现了预约挂号、智慧药房、智慧停车、智慧餐厅、智慧库管等,目的同样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榆林二院的“改善服务行动”不仅得到患者认可,也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充分肯定。2020年,榆林二院被评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被评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贺波院长本人也被评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者”。
高端引智打造重点学科,提高疑难重症就地医疗的公信力
医学的温度,除了体现在服务上,更多体现于医疗质量与技术水平的提升上。
对于医疗水平的提升,贺波院长的思路是从学科建设着手,通过扩充亚专业满足不同患者就医需求。“通过亚专业、专病诊疗的发展,能使得学科更加全面,且更有深度。”贺波院长表示,与单纯的一个科室相比,扩充亚专业能让技术点更为丰富,更加能够精准地服务患者,也更有利于多学科协作的效果。
以骨科医院举例。之前榆林市骨科医院专业单一,基本上以创伤为主,其他亚专业严重缺失,难以满足患者需求。榆林二院将榆林市骨科医院进行重组后,贺波院长提出要促进骨科专业整体、全面发展,并明确从亚专业扩充着手。于是,骨科医院相继成立了脊柱、关节、足踝、创伤、小儿骨科、运动医学,以及中西医结合骨科等8个亚专业。
扩充亚专业的同时,贺波院长着力于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加快推动高端人才本土化进程,从而提升医疗质量。榆林二院跟西北地区骨科最强的西安市红会医院合作,成立了西安红会医院的榆林骨科诊疗中心。两年多以来,相继有16名西安市红会医院专家进驻榆林二院,开展了150批次、199人次的学术交流、手术指导,推进了专科联盟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榆林二院还加入了陕西省骨科医疗联盟,成为了陕西省儿童骨骼畸形与损伤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等。
加上关节镜等骨科医疗设备的引进,一系列动作下来,榆林二院骨科的医疗技术明显提升:高质量开展脊柱手术、关节置换手术,以及椎间口镜、膝关节镜、颈椎关节镜、肘关节镜、踝关节镜等微创手术,使得骨科三、四级手术占比高达78.7%,其中多项高难度技术填补了市里空白。榆林市患者的骨科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极大提升。
除了骨科医院,榆林二院脑科医院、妇儿医院、消化病院、老年病院五大专科医院,也是同样的发展思路,“五大院区、十大中心”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榆林市第二医院全景图
加快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打造“黄金一小时”急救圈
专科强起来了,带动的是重点学科的集群突破。举例来说,脑科医院通过了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复审验收之后,急诊科可以在第一时间给病人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与此同时,榆林二院还倾力打造了榆林脑卒中“覆盖全市3小时,黄金一小时”急救圈。
“也就是说,当前榆林市范围内居民如果发生脑梗,可以保证在3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有的可以在黄金1小时内溶栓。”贺波院长介绍,及时溶栓对于脑梗患者意义非常重大,错过时间脑梗就会成为脑梗死,轻者留下终身后遗症,重者危及生命。
此外,借助5G技术,榆林二院在不断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提质增速。
“以前急诊是先将病人的命保下来,现在我们将治疗移到了急诊的前线。”榆林二院急诊医学科副护士长王慧慧告诉健康界,急诊科借助和院前急救上的联络系统以及专用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救护车上患者的心电图情况,组织院内大夫提前进行会诊,做抢救前的准备,为患者至少节省了10分钟的宝贵救治时间。
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对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贺波院长营造的“事业留人”的氛围下,榆林二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很大调动。
王慧慧表示,为患者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背后,需要急诊管理者更为高效的多方协调,比如各科室值班人员的排班安排,为他们准备所需要的物品设施,以及特殊用药等;对于一线医护人员而言,需要他们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比如溶栓剂的保存和使用,介入手术相关的知识等。“只要是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我们都愿意不断提升自己,从而实现更大价值。”她说。
“区域诊疗中心打造,以及亚专业的不断发展,给医院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榆林二院副院长杜光勇告诉健康界,为了使医务人员跟上发展的步伐,医院会派他们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国家队”医院去学习,回来以后把一类病看得更加精细化,使病人不用跑到外边看病。“病人越来越多,学科实力越来越强,医务人员也更有干劲了。”
榆林市第二医院正在用直升机实施救援
后记:
榆林二院诞生的1931年,正是当时陕北鼠疫霍乱大流行的时候,老一辈二院人挺身而出,使得医院的基因里就有了抗击传染病的DNA。而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二院人守土有责的抗疫精神得到发扬,成为当地人心中管的最严,也最令人放心的医院。而榆林二院人的凝聚力、自豪感空前增强。
历史的沉淀穿越时空,传达着一种无形力量。“十三五”期间是榆林二院迅速发展的黄金五年,为这家医院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中心“百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贺波院长显然也已经做好准备,在“十四五”期间带领榆林二院在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新征程上乘风破浪。
(榆林市第二医院 刘予涵、赵广裕 对此文有贡献)
本采访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公益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