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肿瘤治疗的循证角度,看“张煜事件”
“张煜事件”背后所反映不仅有过度治疗问题,更有社会责任的缺失。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一段时间,关于肿瘤规范治疗的话题热度不减,在笔者看来,“张煜事件”背后所反映的不仅有过度治疗的问题,更有社会责任的缺失。
注重统计学,忽视个体化诊疗的肿瘤诊疗模式由来已久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种肿瘤疾病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获益于严谨的临床研究和严密的随访观察。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很多肿瘤医生开始过分依赖大数据,过分看重这些数据处理带来的“统计学意义”,而忽视了循证的过程及其数据统计过程中那些事物内在的联系,忽略了循证医学的实质是指导临床医生根据疾病的特征为患者选择更好的个体化诊疗方式。
在疾病治疗上,医生和患者存在非常大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癌症这种大病、疑难病。我们可能只知道治疗癌症的常规方式: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是在现代医学中,癌症的细分种类很多,基于不同的癌症其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而患者对此并不了解。
然后,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肿瘤过度治疗广受诟病。在抗肿瘤过程中,一些肿瘤患者可能会同时使用几种化疗药物和一些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少则五六种,多则上十种。
过度采用新的治疗手段致使肿瘤治疗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抗癌新药、新设备和新疗法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也导致了部分医生更倾向于放弃传统的治疗手段去追求技术尚不成熟、疗效尚不确切、费用较高的新方法、新药物。
即使是使用传统的、经典的治疗方案,某些医务人员亦热衷于尽可能地使用新药,扩大适应症,延长疗程。疗效确切的药物,其不良反应也比较明确,经济效益较低,而疗效不确切或者一些刚上市不久的新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某些没有确切疗效的过度治疗往往花去了患者治疗费用的一半以上,甚至比进行有效治疗的费用高出数倍。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导致恶性肿瘤过度治疗的重要原因。
此外,将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综合起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但是,综合治疗并非对所有的患者都适用,相当多的患者并不能从中受益。
有专家都认为,过度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我们在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不是因为肿瘤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过度的、“积极的”杀伤性治疗所致。例如,伴有腹水、黄疸的肝癌患者,若仍然对其进行手术、化疗及介入治疗,结果可能导致其因肝功能快速衰竭而死亡。又如,伴有肺气肿、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若在其肺叶被切除后仍然为其进行化疗,结果可能令其呼吸衰竭的状况更加严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