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精神病患者会大大增加?
研究认为,在18岁时,大多数精神疾病症状已经出现或开始出现。
4月28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版》(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与那些在空气较为洁净的区域生活的人相比,生活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的人出现精神疾病症状的风险更高。
虽然之前已有相关研究确定,空气污染会增加抑郁和焦虑等特定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但此项新研究着眼于由交通工具排放的空气污染物所引起的精神健康问题,涵盖所有精神障碍和心理困扰症状。
研究人员表示,在童年和青春期接触大量氮氧化物(如,燃气、燃油车辆的尾气)的人,在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更有可能出现精神疾病的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90%的人都暴露在高浓度的空气污染物中。这些污染物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往往来自汽车、发电厂、产品制造、废物处理其他工业化流程。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该研究的合著者,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Psychiatry,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IoPPN)研究员海伦·费舍尔(Helen Fisher)表示,这些新发现表明,“空气污染极有可能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非特定风险因素。先前有研究显示,在空气质量较差的时日里,中国和印度两国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均有增加。我们这次研究也是基于先前的这些研究结果。”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2000对在1994年或1995年出生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双胞胎。研究人员分析了他们接触空气污染物的情况和精神健康数据,并对其随访直至成年。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定期的身心健康评估,并提供了他们所居住社区的信息。据此,研究人员结合英国国家大气排放清单(British National Atmospheric Emissions Inventory)和其他来源提供的数据,模拟出了研究对象童年时期其家园附近的空气质量状况,以测量他们和污染物的接触程度。
针对研究对象在18岁时的精神健康状况,研究人员还从10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包括对酒精、大麻或烟草的依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重性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评估最终都是为了得出衡量精神健康的精神病理学因子,简称“P-因子”。研究对象这一因子得分越高,表示可确定的精神病症状越多、病情越重。
该研究发现,22%的研究对象和氮氧化物的接触都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参考标准,84%的研究对象和细微颗粒物(PM2.5)的接触程度超标。童年时期接触氮氧化物超标但PM2.5未超标的研究对象,在18岁时P-因子平均会高出两个百分点。正如研究人员所述:“18岁时,大多数精神疾病症状已经出现或开始出现。”
虽然经济、物质和社会条件较差的社区,其空气污染程度通常较高,但该研究发现,单从与空气污染物的接触程度来看,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在各个地区并无二致。
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美国杜克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生亚伦·鲁本(Aaron Reuben)表示:“我们并不清楚暴露在高浓度的空气污染下会给精神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由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在遭受过度的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物可能会是精神疾病在全球增长的一个重大因素。”
原文来源:UPI
原文标题:Study links vehicle exhaust exposure in childhood with later mental health risk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