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021年血栓防治高峰论坛暨大禹论坛召开!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提出殷切期望

2021-04-27 16:13 量宝 / 健康界

知行合一,共话血栓防治。

4月17日,由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协同医疗健康基金会主办的“2021血栓防治高峰论坛暨大禹论坛”在广州召开。

众所周知,“大禹论坛”是专注血栓防治领域的多学科交流平台。为了提升我国血栓防治水平,本次论坛再次聚焦血栓防治领域的多学科交流,致力于VTE诊疗能力提升、构筑全院防治体系,推动国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防治能力全面提升。并围绕“知行合一,共话血栓防治”、“同心协力,多学科血栓防治”、“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PAD临床诊疗优化管理”、“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等5大主题方向,邀请了来自全国呼吸、血管外科、心脑血管、肿瘤、骨科、影像领域等多学科专家及医院管理专家,就国内外血栓领域发展与热点事件进行深入讨论,共同关注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体系建设及血栓临床诊治实践等顶尖学术议题。本次会议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直播,使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本次会议前沿信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陈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挪富教授予会致辞。中日友好医院刘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应可净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易群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劲松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熊长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史旭波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进华教授分别就“VTE防治体系建设”、“质控管理”、“多学科协作”、“肿瘤血栓管理”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知行合一,共话血栓防治

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表达了对VTE防治体系建设的支持和对本次论坛的殷切期望。他表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与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并列的全球第三大血管病。由于VTE隐匿性比较高,评估诊断预防不够,因此全国范围系统规模性防控干预VTE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多年来,各医院VTE诊疗水平呈明显提升,并已研发出一些简便有效的VTE筛查方法。钟南山院士殷切建议合理优化临床路径,探讨将VTE纳入质控管理标准,带动各级医院VTE发展建设,进一步提高VTE临床诊疗方法,迎来质的改变。

王辰院士指出,VTE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这些年,在多学科共同努力下,VTE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极大提高了VTE防控、诊治、康复水平。在新起点上如何能够更进一步推动VTE建设,是各专科、各学科要面对的突出问题。

“VTE发生于各个临床专科,和多学科有密切联系,需要通过多学科合作方式才能推动VTE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王辰院士再次肯定了大禹论坛在推动我国VTE建设、促进多学科团结协作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他希望大禹论坛能够发挥好血栓防治领域多学科交流平台的优势,持续就VTE发生的危险性,抗凝为代表的多种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议题,通过专家学者共同做出评价和探讨,更进一步推进适合中国人的VTE预防方略和具体做法。

高屋建瓴,政策引领趋势,趋势指引民生。专家们表示,在政策指引下,我国VTE防治体系建设已卓见成效,VTE患者管理有章可循,病死率显著下降。在以“大禹论坛”为代表的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的推动,我们共同见证了全国院内VTE防控体系建设和血栓管理的进程与成就,了解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期待,坚定了多学科团结协作的理念与信心。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医生的加入,越来越多目光的注入,VTE防治之路未来会更好!

同心协力,多学科血栓防治论道

VTE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出现在多个科室,与会各学科专家分享了各领域防治血栓的经验。

专家们指出,VTE的前期发现、诊疗方式、个病特医等对VTE治疗至关重要。在住院病人中,使用高敏感性CT肺动脉造影,可以使更多低危及亚节段PE被及时发现,同时,通过对不同PE危险程度分层,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决策,制定最佳抗栓方案。心脑血管病同样是造成VTE危险因素之一,心脑血管病与VTE病症交互存在时,需要主次分开,密切注意另一疾病状态和特点,动态权衡抗凝与抗栓诊疗风险,采用个体化诊疗手段。骨科手术患者应重视围术期VTE的筛查,一旦确诊,应以抗凝作为基础治疗,抗凝时发生出血,应根据患者出血情况、服药情况、影响因素全面评估,采取相应临床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抗凝是VTE防治的基石,是目前外科诊治VTE的主流治疗手段,包括DOACs(如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临床需综合评价血栓形成风险和出血风险,适时调整策略,打破学科间壁垒,推进学科互通互融,同心协力探血栓之根本,减少VTE的发生,防止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

全国VTE防治能力第五批评审结果发布

自2018年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在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下,各级单位响应积极。

专家透露,未来,院内VTE建设将加快医院认证与区域联盟建设,构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落实质控规范和标准,促进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出台配套政策,在各医院、各学科、各专家的支持下,建立血栓防控中心,继续促进各级医院的参访交流,及时、适时发布中国VTE诊疗条件和防治现状报告,共同助推中国VTE防治能力建设。

贾存波主任主持并公布了“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第五批评审结果”。通过本次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评审的单位共有43家,包括三级医院优秀单位22家、三级医院达标单位19家、二级医院优秀单位1家、二级医院达标单位1家。

“医院院内VTE管理及防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每家医院的重视与付出,期待将来更多的医院加入项目中心认证,为合力推进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的持续发展而努力。”贾存波主任说道。

PAD临床治疗优化管理

PAD临床治疗优化管理论坛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分别就“PAD血运重建术后抗栓管理”、“PAD合并动脉血栓形成抗栓管理”、“PAD患者抗栓决策”等相关话题和病例进行分享及讨论。PAD是慢性、渐进性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无论围术期高强度抗凝还是长期双轨抗栓,融合抗凝和抗板的新型药物使用等方式,都对PAD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与会专家认可利伐沙班联合ASA用于无高出血风险的慢性PAD前景广阔,具有双通道抗栓(DPI)的优势,并不增加颅内出血或致死性出血。

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三部曲

规划指引共启新篇章

VTE是肿瘤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对肿瘤合并VTE有效干预,可以提高12%-14%患者生存几率。2020NICE及2021ASH指南推荐,部分肿瘤相关VTE患者抗凝治疗首选NOAC,优于LMWH,2019年ASCO及2020NCCN指南将NOAC作为肿瘤相关VTE优选的抗凝方案之一。

体系助推共建新规范

肿瘤医院的VTE质量控制管理,涉及4个健全:一是健全三级管理体系并赋予管理职责;二是健全评估、预防、诊疗、宣教体系;三是健全涵盖防、治全过程的质控体系;四是健全覆盖各类人员的培训体系。另外,涉及的8项工作分别是物价申请及审批、科研立项、建立肿瘤相关血栓联盟、建立血栓门诊、利用世界血栓日和肿瘤防治宣传周宣教、将肿瘤相关VTE纳入肿瘤学总论教学内容、新型口服抗凝药运用,方便患者就医、信息化建设。专家表示,经过以上体系建设,肿瘤医院VTE可控,可管理,方便患者。

实践交流共拓新思路

肿瘤合并VTE致死危险性增加,早期识别与评估手术患者的VTE风险是合理预防的关键。不同肿瘤类型的VTE风险不同,如妇科肿瘤患者是VTE高风险人群,化疗、手术等治疗手段均可增加VTE发生风险。肿瘤患者VTE的防治需结合病例和临床实践综合管理。   

血栓防治工作自上而下受到政府、各级医院和科室、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初步建立了VTE诊疗标准和信息化诊疗手段,从筛查到诊断、预防和治疗形成了规范化管理。相信,随着全国医院VTE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血栓防治必将开拓新篇章。知于心,行于道,知行合一,共克血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VTE,血栓防治高峰论坛,大禹论坛,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