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也隐忧不断,护理院还有哪些待解难题?
无论是医保还是长护险支付报销,对护理院的支持都很有限……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超过90%的养老机构都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标准体系、人才体系、信息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
在人口老龄化加深、医保支付改革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称长护险)政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本文探讨护理院受政策引导,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护理院的定位目前是哪种模式,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在中国,护理院以患者为核心实施急性期治疗→亚急性期治疗→长期照护(康复一体化)→临终关怀→死亡等全流程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社区护理与养老机构护理在服务内涵上没有本质差别,但养老社区护理、养老机构护理与亚急性期治疗,是性质不同的两类服务。据了解,国内相当比例的护理院处于亏损或盈利不佳的状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保主要支付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的治疗费用,而无论是医保或长护险支付报销,对护理院(无论是否具有医疗执业许可证)的支持都很有限。
笔者认为在单一机构中,宜专攻一项业务,避免形成两头投入、干扰产出的情形。当然,单一机构如果同时提供两类性质服务,也要积极划界,以应对监管要求。
关于护理院的建设及前景,笔者认为,一是要充分利用主办者原有业务带来的客户导流,以大闭环生态能量塑造小闭环服务场景。二是高度重视软能力建设,在人才吸引培养、标准规范建立运行、服务品牌打造上有所坚持。三是关注硬件建设、配套方面的市场进展,对拿地、启动建设进入战斗准备,能够“半渡而击”。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吹风会内容看,政府支持护理院用好外部可合作的医疗服务资源。护理院不限于机构护理服务,应运用互联网化、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向居家护理渗透。这是一种时间、空间上的闭环思维,居家护理能为机构护理导流,护理院日常运营能为保险、服务、产品不断了解需求。
关于政策与市场的博弈,笔者认为,有政策固然好,但在政策不明确时,换到商业角度看,只要商业战略战术得当,正是占领先机的好机会。由于此时政策干预较少,往往能做更多摸索,最终政策市场要合一。
未来,长护险报销范围会扩大到亚急性期治疗吗?
当前,长护险主要支付长期照护的照护费,各地报销比例不同。
以重庆为例,长护险按照统一化包干报销,不论级别和提供服务的机构,全部50元/天;在青岛,长护险按照差异化报销,例如五级客户在护理院中可拿到160元/天,但在养老机构护理业态中仅可拿到65元/天。青岛规定在护理院享受长护险后,不可和医保门诊统筹共用;在南通,重度失能在护理院支付70元/天,在养老社区护理业态支付50元/天。
笔者认为,长期护理报销的支付范围不会包含亚急性期的治疗费用。从国际经验来看,德国将“医”和“养”严格分开;日本开创性地推出介护制度和后期高龄者医疗制度,并在近年供给侧医改中一直强调区分急性、亚急性、康复等阶段需求,与不同能级性质医院、社区护理相匹配;美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显然没有享受到政策端的大力支持,市场规模发展也已暴露出不确定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