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陈金雄: HITer 如何进行能力提升?
怎样提升职业能力?怎样构建能力模型?
在当今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HIT行业。过去从事IT,核心系统依靠采购,关键业务外包,信息人主要工作就是保障。
而现在,医疗信息化,从工具支撑,逐步要过渡到业务赋能,到战略引领。数字医疗的发展为HIT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在传统医疗向数字医疗转型过程中,HIT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呢?
在《连线CIO》第十期节目中,HIT行业资深信息化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会长陈金雄给出了答案:“有为就会有位。”
三大发展方向
如果说HIT分版本的话。1.0只关注技术与系统,保障系统不出问题,正常使用;2.0关注业务与流程。关注信息系统为临床科室赋能,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3.0,关注变革与创新。
现在,HIT 通过信息化来引领医院发展。从技术支持到创造价值。在此过程中,HITer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引领建设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如果有综合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可以往复合方向发展。未来成为管理人才。
二,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型人才。计算机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可以通过专业化发展成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
三,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型人才。如果还不太具备前面两个条件,可以从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开始。医院也大量需要掌握一定业务知识,有服务意识,能跟临床和业务部门达成一致,做项目管理、项目实施的人才。
从碎片化输出,到构建思维模型
没有目标就会偏离发展的方向,没有方法就无法实现目标,这两者缺一不可。在有了发展目标后,陈金雄强调了方法论,即思维模型的重要性:
“我们每天都进行大量的碎片化输入,如果没有好的思维模型将知识转化为体系化、知识化和智能化,来引导和指导我们的工作。就仅仅变成了碎片化地输入和碎片化的输出。”
所谓思维模型,包括全局性思维、体系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本质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场景化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以全局性思维为例,如果能够拥有关联地、整体地、动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就可以站在未来看今天。
比如第一层次,关注系统功能,模块定位,相互关系。第二层次,关注行业状况,需求痛点,价值机会。第三层次,制定组织战略,使命愿景,主要任务。第四层次,需要全球视野,趋势判断,技术洞察。
其次,体系性思维。我们要做一件事情,要关注:
第一,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要设定目标和职责分工;第三,制定计划和步骤;第四,任务追踪,对成果进行验收和优化。
如果每一个项目都按照体系化思维规划和制定,绝大部分项目都不会烂尾。
医疗信息化的“第一性原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第一性原理,即:“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者删除。”
任何一个理性系统都建立在某一条基本原理之上,称为第一性原理。医疗的第一性原理是质量、疗效和安全。
而对于信息化而言,不同的部门需求有可能会矛盾,一套信息系统到医院去落地去实施的时候,不同的业务人员想法不同。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协调不同用户矛盾时,有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效率服从质量,医疗质量是最重要的。第二,以临床为核心,其他部门服从临床。第三,服务患者,优化患者流程,提升患者体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